时间:2024-11-13访问:3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的老家在哪里?襄阳和南阳争得不可开交,临沂也要过来插上一脚。
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一句话叫做:“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家在南阳。
既然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是人物,还是来看《三国志》中怎么说的吧。
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的时候,引了一本叫做《汉晋春秋》的书,里面有一句话是:“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这句话好像说的很明白了,那襄阳和南阳之争来自于哪里呢?
因为邓县虽然属于南阳的行政区划,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正好处于南阳和襄阳的中间。而且襄阳和南阳在当时都属于荆州,诸葛亮又经常去荆州晃悠,所以似乎和襄阳那边的关系也很密切。
后来行政区划修改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旅游经济,一个名人会给一个地方带来非常大的旅游资源和旅游财富。
而这个时候,南阳和邓县属于河南,襄阳则属于湖北。所以争执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山东临沂为什么又在这场争执中插了一脚呢?
因为诸葛亮的家族本来是琅琊有名的大家族,而古之琅琊正是今天山东临沂地区。
再加上后来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有学者干脆认为武乡应该是罕见时期琅琊下属的一个县。这样来看人家封地都在那儿,还能不是那儿人吗?
首先,诸葛亮是琅邪阳都人,不是南阳人,史书没有所谓“南阳诸葛亮”只有“琅琊诸葛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 琅邪阳都即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所以诸葛亮就是今天的山东人。
其次,所谓诸葛亮故居就只有两处,其一就是诸葛亮老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其二,就是诸葛亮躬耕之地南阳邓县隆中,即今天的襄阳隆中。
关于南阳邓县隆中(即今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是1700年来史书的共识。
《三国志.诸葛亮传》就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从以上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的记载可知,当时世人认可的诸葛亮故居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而且没有任何争议的!
而到了唐宋时期,南阳郡邓县隆中(即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的记载仍是史书的共识,同样没有任何争议。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1《山南道》)记载:“万山,一名汉皋山,在(襄阳)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古谚曰:‘襄阳无西’,言其界促近”…… 诸葛亮宅在县西北二十里。
即使到了元明清时期,南阳邓县隆中(即今襄阳隆中)是诸葛亮故居仍然是主流共识,甚至包括南阳历代地方志都有明确的记载。
元代郝经《续后汉书.诸葛亮列传》记载:“卒,亮居隆中,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大清一统志》襄阳府《古迹》条记载:“诸葛亮宅,在襄阳县西隆中山东。刘备三顾亮于草庐之中,即此宅也……隆中山,在襄阳县西二十里。诸葛亮家于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县志:山畔为草庐山,半为抱膝石,隆起如墩可坐十数人,下为躬耕田。”
清章陶《季汉书.诸葛亮列》记载:“元卒,亮遂家于南阳邓县之隆中。”
南阳历代地方志对诸葛亮故居的记载:
《明嘉靖邓州志》记载:“十二年, 备三顾诸葛孔明于隆中。本传徐庶见备于新野,备器之。庶荐诸葛孔明家于南阳之邓县号曰隆中。”
建国后,今中央政府也认定今襄阳隆中为诸葛亮故居。
当代,由国务院立项组织编撰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往依荆州刘表。隐居南阳隆中(今湖北襄樊西),躬耕陇亩,自比管仲、乐毅。”
综合以上文献记载可知,山东人诸葛亮的故居除了其老家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外,就只有其躬耕十年之地南阳郡邓县隆中即今天的襄阳市隆中。
答:诸葛亮是哪里人呢?
这个问题颇有些复杂。
盖其原因,诸葛亮出生于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13岁多一点即离开阳都,其一生行过许多地,见过许多人,做过许多事,躬耕于南阳,又游学于襄阳,跟随刘备驻守过新野,入过荆州,后来取西川,建府邸于成都,死于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
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哪里人?
按照一般的籍贯论,诸葛亮应该是今天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诸葛亮的故居又在哪里?
只能说,诸葛亮故居有多处,但一般是指诸葛亮长期居住过的地方。
那么,比较著名的应该有四处。
一、琅琊阳都诸葛亮故居。
二、河南南阳诸葛亮故居。
三、湖北隆中诸葛亮故居。
四、四川成都诸葛亮故居。
这四个故居中,琅琊阳都诸葛亮故居和四川成都诸葛亮故居是非常清楚,没有任何纠纷。
但湖北隆中诸葛亮故居和河南南阳诸葛亮故居曾经有过一段“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纷争。
问题主要来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的诸葛亮本人上奏后主刘禅的《出师表》。
《出师表》中提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按照这一句,诸葛亮应该是在南阳耕种,后来感激于刘备的三顾诚意,毅然出山。
嗯,如果就这么理解,就没有湖北隆中什么事了。
但是,大家可不要忘了,诸葛亮可是在草庐之中给刘备提出了扬名天下的“隆中对”喔。
裴松之注《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三国志》还记载:“蜀记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
湖北隆中人这两段话的解读是:诸葛亮本人所说的“躬耕于南阳”的南阳就是南阳郡邓县隆中,即今天的襄阳隆中。
嗯,如果就这么理解,也没有河南南阳什么事了。
于是,从清道光年间始,两地就开始争了。
争得最激烈的,是在2003年。
该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初中语文教材重新收录已经删除十年的《隆中对》,其中加注称:“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
此举引起了南阳人的极大不满,南阳市一度出现了万人签名的抗议活动。
其实,这种纷争,都是不认真研究史料,不结合现实的的表现。
湖北隆中诸葛亮故居和河南南阳诸葛亮故居并不存在“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现象,《大明一统志》记载得很清楚:“诸葛亮琅琊人,躬耕南阳,往来隆中。”即诸葛亮都在这两地居住过,湖北隆中诸葛亮故居和河南南阳诸葛亮故居是并存的,且初中语文教材对《隆中对》的两条注解也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