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访问:26来源:历史铺
埃及卢克索神庙(luxor temple)
卢克索神庙,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卢克索古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尼罗河东岸的卡纳克神庙(karnaktemple)和卢克索神庙(luxortemple)。卢克索已成为一座现代旅游城市、埃及的旅游胜地,那里弥漫着一股节日和欢快的气氛,位于市中心的庙宇神殿给卢克索打上了特殊的标记,每年都有几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卢克索神庙具有令人惊叹的雄伟气势,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严,置身于其中会使人暂时忘却时间的流逝,神思万千。这里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六尊他塑像,现存三尊。庙内原来有两座尖方碑,其中一座被穆罕默德·阿里送给了法国,现在巴黎协和广场。
消失原因:不断上涨的尼罗河水正在威胁卢克索和卡纳克的神庙。由于该地区附近的农田习惯粗放式灌溉,尼罗河水水位上涨,加上最近10年来,建筑盐碱化程度加深,卢克索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神庙群正被不断侵蚀。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
伊拉克巴比伦空中花园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巴厘(BaLi)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珊瑚礁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虽然在跨年时曾传出恐怖攻击警告,但当地依旧是外国游客相当喜爱的休闲度假岛屿,除了让人完全放松的环境、高品质的住宿跟SPA服务,这里还是数一数二的潜水天堂,附近海底有着全球最丰富的珊瑚礁群,不过随着游客增加,珊瑚礁遭到船只与潜水客的破坏,当地环保人士赶紧出面,帮观光业者找到不破坏海洋生态又能维持利润的两全其美办法。
消失原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
中国八达岭万里长城
蜿蜒于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以其无比宏伟的雄姿久闻于世,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地标式建筑。今天,长城已有近三分之二被腐蚀,加之没有节制的旅游开发,目前对长城的保护不容乐观。
八达岭地区海拔848米,属于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区内水质优良,风景优美,并成功获得国际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评语。山岭入口处两座高峰对恃,夹击山下通道,正如自古以来所传说的那样,”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自八达岭下视居庸关,如建瓴,如窥井”。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位于关沟北口也即入口的八达岭长城就成了位于关沟中段的居庸关的前阵。
八达岭长城是明代长城保存得较完整的一段。其关城建于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东窄西宽,呈梯形,有东西二门,东门名为居庸外镇,西门名为北门锁钥,两门相距约44米,都是砖石结构。瓮城面积达5000平方米,建于海拔约六百米高度之处。券洞上为平台,南北两面各开一豁口,接连关城城墙,台上四周有砖砌垛口。城墙的平均高度为约为八米,上宽约六米,下宽近七米,其墙基全由千余公斤重的花岗条石砌成,上部采用大型城砖砌筑,内填泥土和石块,是故墙身高大坚固。外侧为垛墙,垛墙上方的垛口之下有射洞。城墙依山势而筑,山势陡峭处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墙转角或险要处则筑有堡垒式城台、敌台或墙台。
八达岭长城典型地表现了万里长城雄伟险峻的风貌。作为北京的屏障,这里山峦重叠,形势险要。气势极其磅礴的城墙南北盘旋延伸于群峦峻岭之中,视野所及,不见尽头。依山势向两侧展开的长城雄峙危崖,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的概括了八达岭位置的军事重要性。
消失原因:旅游破坏、自然腐蚀
马丘比丘被称作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在印加语中意为“古老的山巅”。古城海拔2280米,两侧都有高约600米的悬崖,峭壁下则是日夜奔流的乌鲁班巴河。由于其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马丘比丘被列入全球10大怀古圣地名单。
秘鲁马丘比丘城堡
马丘比丘古城建于1460年左右,1911年被美国历史学家海勒姆·宾厄姆(Hiram Bingham)所发现,从此便成为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50万游客前来参观。马丘比丘古城拥有200座各式建筑,不过由于位于地质断层带,游客的不断涌入令古城古老的石基日益受到磨损和破坏。而遗址周围的商业开发使马丘比丘古城面临着山崩威胁,令这座古城随时都有从地球上消失的可能性。
为遏制这一趋势,秘鲁政府最近将每天参观马丘比丘古城的游客限制在500人,同时古城每年关闭一个月,对受损建筑进行修缮。但是,补救措施为时已晚。
消失原因:旅游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