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1访问:2来源:历史铺
李清照是宋代非常有声望的女诗人,她的活跃期大约在南宋的早期。然而,尽管苏东坡也是宋代著名的诗词家,但他的活跃期却在宋神宗至宋徽宗的期间。仔细比较两人的生卒日期,我们发现当李清照出生的时候,苏东坡已经47岁了。而在李清照18岁还未在诗词界崭露头角的时候,苏东坡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李清照对这位已故诗人的作品抱有极大的不满和厌恶。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要从北宋时期说起,当时苏东坡和李清照的父亲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那时,北宋朝廷内部新旧两党争斗不断,新党以王安石为代表,旧党则以司马观为核心。而苏东坡正是旧党的核心人物。在宋神宗过世后,高太后执政的八年里,旧党的地位如日中天。然而,当宋哲宗亲政后,这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后,开始对旧党进行全面清算。苏东坡遭到一次又一次的贬谪,最终被流放到海南,这表明宋哲宗对苏东坡的厌恶已经到了极点。由于苏东坡的失势,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遭受了不幸。尽管在政治斗争期间,他保持中立,但因与苏东坡门下的晁补之、张耒等人关系密切,被误认为是旧党成员,因此遭到了宋哲宗的贬谪。
在那个时期,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担任尚书右仆射。尽管他尽全力设法帮助李清照的父亲,但最终还是被贬为广信军(今河北徐水遂城西)通判。几年后,宋徽宗即位,原本期待能重返朝廷的李格非却遭到朝中大臣的排挤,被列为“元祐党人”,直接遭到宋徽宗罢免官职。自此,李格非再也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最后沉郁而终。
尽管朝廷颁布了数次大赦令,但由于李清照的父亲和丈夫曾冒犯京城的权臣蔡京,李清照被迫在青州乡间过着简朴的生活,日常的物质生活非常艰苦。这段经历深深影响了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作品中的幽怨和哀愁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和挫折。在这个过程中,苏东坡并未直接参与其中,但他对李清照的困境产生了间接影响。因为苏东坡在“元佑党争”中的立场和观点,对李清照父亲的仕途产生了负面影响。如果不是因为这场政治风波,李清照或许能与丈夫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然而,历史的变迁造就了李清照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使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光彩照人的宋代女诗人。
李清照,这位宋朝时期享有盛誉的女诗人,即便是丞相的儿媳,也不得不跟随父亲返回家乡。自此,她与丈夫开始了分居生活,再也没有踏入过京城的门槛。尽管后来朝廷大赦天下,解除了所有的党禁,她的丈夫和公公也因为父亲的缘故得罪了蔡京,被迫在青州乡里过着清苦的生活。李清照下半生的词中,充满了忧郁和哀愁,这些情感在一定程度上与苏东坡有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清照会在后来表现出对苏东坡的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