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6访问:3来源:历史铺
摘 要: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民间信仰的交流是维系两岸情感的纽带,是沟通两岸文化的桥梁,是促进两岸经贸往来的独特优势。发挥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的优势,有利于推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相同的文化背景、一脉相承的民间信仰,在两岸的“多来往、多了解”中,将进一步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泉州;台湾民间信仰;两岸关系;纽带
福建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两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台湾在1684年设府之前,一直隶属于泉州府。泉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神缘相承,每一点滴无不是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真实写照。泉州被誉为“宗教博物馆”,而台湾几乎具有相同的特征,特别是民间信仰,泉州有什么样的神庙,台湾几乎也有相同神庙。泉台两地民间信仰盛行,庙宇香火旺盛。相同的民间信仰神祇、庙宇遍布两地的大街小巷。它是泉台两岸手足情深的历史见证,也是沟通泉台宗亲心灵的一座桥梁。
一、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
(一)泉州神灵崇拜产生的自然历史渊源
泉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边陲,背山面海。一年四季暴雨、台风、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发生,气候炎热、潮湿,瘴雾弥漫,疾病瘟疫极易流行,地理环境对民众的健康生活构成严重的威胁。在科学技术、医药条件落后的古代,民众对这一恶劣的自然条件产生了敬畏感和神秘感。为了生存,他们在积极开发生产的同时,亦不得不寄托、求助于各种超自然力量的神灵的保佑,以此克服心理上的不安与恐惧。这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1]同时,泉州又是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之地。这正如《泉南歌》所言的“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处辟。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2]大海茫茫,变幻莫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人们恐惧、不安的心理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与慰藉,在古代由于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他们只能寄希望于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来帮助他们消灾解难,祈求神灵的庇佑。于是泉州地区就成为崇信之地,有着较浓厚的鬼神观念、迷信思想。
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的民间信仰神祇有100多种,街头巷尾、村前屋后,随处皆可见到供奉民间信仰神灵的地方。现今面积仅52平方公里的泉州鲤城区就有大小寺庙宫观270多处,其中佛教占14座,道教占5座,其余皆为民间信仰的庙宇[3]。位于海峡东岸的台湾,也拥有众多的民间信仰神祇及庙宇。据调查统计,1940年台湾有神灵175种,宫庙总数3 661座;1985年有庙神275种,宫庙5 338座[4]。台湾所奉祀的神明绝大多数来自大陆,尤其以福建泉州、漳州为最。
(二)泉州民间信仰在台湾传承
台湾民间信仰的神祇绝大多数是明清时期由福建尤其是泉州、漳州移民携带入台的。明朝末年,郑芝龙募集福建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令其芟舍,开垦荒土封田。”[5]揭开了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台湾的序幕,此后,福建泉州人、漳州人不断移居台湾。清初郑成功率军东征复台及郑氏据台期间,又有计划、有组织地招纳大陆沿海居民去台开垦,“招沿海居民不愿内徙者数十万人东渡,以实台地。”[6]形成了第二次泉州人移民台湾的高潮。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特别是1784年清政府开设台湾彰化鹿港与泉州蚶江港对渡后,泉州人更是大规模地移民台湾,使泉州人在台湾人口中居大多数。连横在《台湾通史》卷七“户役志”中说,“台湾之人,漳、泉为多,约占十之六、七。”[7]1926年台湾人口调查表明:全台湾汉族人口3 751 600人,祖籍福建者有310余万,占80%,其中,泉州府籍占44.8%[8]。1984年台湾当局公布的台湾省人口数字再次表明,福建籍人仍占台湾人口82.5%,其中44.8%是泉籍移民。
移民迁徙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历程,特别是东渡台湾海峡移居台湾,迁徙途中充满各种生命危险。海峡茫茫,随时有船覆人亡的危险。移民在海上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即使顺利到达目的地,登上台湾岛,但移民们在新的环境中遇到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考验,台湾气候恶劣,变化无常。加上早期台湾未经开发,荒野无边,猛兽当道,瘴气横溢,瘟疫流行,以及水土不服,缺医少药等情况严重威胁着移民的生命。正如《台湾通史》所载:“明代漳、泉人入台者,每为天气所虐,居者辄病死,不得归。”[9]《台湾外纪》也载:“台地初辟,水土不服,病者即死,故各岛搬眷,俱迁延不前。”为了摆脱各种恐惧不安,渡海移民者只能祈求和依靠神灵的护佑,来确保航海与垦殖的平安。早期泉州移民在渡台之际,动身之前,都要到当地神庙虔诚祭拜,还要许愿一番。许多人祭拜之余,还要从寺庙带走一把香火、一尊小型神像,带在身上祈求分身的神像能与信徒同舟共济去开辟新的天地,保佑移民一路平安健康。
二、一脉相承的民间信仰是泉台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一)一脉相承的民间信仰是维系两岸情感的纽带
泉台民间信仰的一脉相承,使两地民众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强烈的相互交流沟通的愿望。台湾的民间信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伸,台湾人民信奉民间神灵,就是信奉台湾的根,这个根就在大陆。对于台湾同胞而言,民间信仰不仅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精神慰藉,而且也寄托着他们对故土的眷念与遐思之情。正如连横所指出的,泉州籍台湾人祭祀保生大帝,除了保平安外,“是皆有追远报本之意,而不敢忘其先德也。”[10]移居台湾的移民带去的神灵都是家乡崇奉的神,而且他们比较看重家乡创造出来的神,称之为“桑梓神”[11]。台湾各地的分庙建立之后,即与泉州的祖庙确立了源与流的特殊关系,每隔一定时期,都得捧神像回家乡祖庙进香谒拜,参加祖庙祭典,以表达他们根在大陆的民族感情。
(二)一脉相承的民间信仰是两岸文化交流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