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布达拉宫 在传承与保护中续写辉煌(2)

时间:2025-06-15访问:2来源:历史铺

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现代木材防腐处理技术[注: 不论何种文化,技术都是异曲同工的词汇。它可以指物质,如机器、硬件或器皿,但它也可以包含更广的架构,如系统、组织方法和技巧。]、改性“阿嘎土”等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工艺,也在古建筑维修中得到使用。尼玛次仁特意叮嘱孟庆瑞,换好的门窗防虫防腐喷涂一定要做好,“从根源上杜绝虫害”。底层建筑的屋顶,正在做柔性防水层,之后上面将再铺设“阿嘎土”。尼玛次仁说,这就是改性“阿嘎土”,改善了抗水防渗性能。

47岁的孟庆瑞,老家河北[注: 河北省-河北省简称冀,位于北京、天津两市的外围,自古即是京畿要地。河北是中国的文物大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名列全国首位,]承德,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生活的20年中,主要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土建、钢结构等生意。2003年,他和同事一起参加了当时文物研究所进行的一次改性“阿嘎土”试验,就此开始了他的布达拉宫的维修之旅。

9年的布达拉宫维修工作,孟庆瑞的队伍已经由当年的四五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00多人。他说,工匠们都是藏族,维修中使用的也都是传统工艺。他指指建筑物上新更换的笾玛草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按照原材料、原工艺修缮的。这些硬度高的灌木枝条,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上,采伐要经过林业局审批,工匠们对灌木枝条扒皮、晒干后,要用牛皮做成的绳子把它们捆成一把一把,再压上“飞子木”。

今年6月,这栋曾经作为藏军司[注: 军司 拼音: 解释: 1.官名。职为监军。-junsi]令部、后来被用做库房的建筑将修缮完毕。对于它未来的用途,尼玛次仁说现在还没有考虑。不过他指了指这栋建筑脚下如今修缮齐整的一片建筑告诉记者,这里曾是旧西藏政府所在地——雪城,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除了原来的住户,又住进很多人家。这里虽然也属于保护区[注: 保护区污染物质进入海洋,万物皆受其影响。其中,感受最深的当数生活在海洋中的各类生物。 简介 污染物不仅能在个体水平上使生物发生生理、生化、遗传方面的异常反应或死亡,],但管理权并没有交给布达拉宫管理委员会,所以一直存在乱搭乱建现象。2004年国家决定把居住[注: 北史·杨椿传》:“吾今日不为贫贱,然居住舍宅,不作壮丽华饰者,正虑汝等后世不贤,不能保守之,将为势家所夺。”《说唐》第一回:“觅了所房子,与 莫氏 一同居住。]在这里的303户迁出,并投资4000多万建设了新村,为居民配套了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