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克雷格·梅洛:中国大陆必然会涌现诺奖获得者

时间:2025-06-30访问:0来源:历史铺

  昨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请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克雷格·梅洛,为学生讲解“高深科学”。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从美国远道而来的“牛人”一点都不高深。他深入浅出地以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生物知识及自然科学常识,把自己的获奖理由———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可以直捣致病基因,并让其“沉默”不再发生作用的医学贡献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作为第一位来到广东中学校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梅洛博士也相当吃惊于华附学生的水平,不仅开讲20分钟就“叫停”翻译,直接全英文讲演;更在回答学生的提问时认真地说:“说不定在你们当中就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

  直接从源头让致病基因沉默

  2006年10月2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机制。

  “当时简直是难以置信。”梅洛回忆瑞典皇家科学院致电时,他正像往常一样半夜起床检查女儿的血糖值,“我是少数那个时间没有睡觉的美国人。我的感觉太难描述了。我想这来得太快了。”

  的确,一般只有在研究成果经过几十年的验证后,其研究者才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但由于RNA干扰机制发现影响十分重大,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决定仅在研究论文发表8年后,就把奖项授予法尔和梅洛。

  “我的第一个实验室建立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开始是研究如何在胎儿发育中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来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梅洛说,当他把RNA注入到蠕虫体内时,发现RNA干扰作用并不受限于注射部位,它可以从蠕虫体内从一个细胞扩散到另一个细胞中,还可以从上一代遗传到下一代。

  梅洛说,在与以相似技术研究蛔虫的法尔共同进行了更多研究后,1998年,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正式发表论文,公布了有关RNA干扰机制的发现。RNA 能够充当“信使”,传递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遗传信息,将其用于蛋白质的生产合成。“向生物体内注入微小RNA片段,会干扰生物体本身的RNA‘信使’功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关闭’特定基因。”梅洛用浅白的语言说:“采用RNA干扰技术直接从源头上让致病基因‘沉默’,也许可以更有效地治疗艾滋病、癌症等目前医学的疑难疾病。”

  高中之前几乎科科考“C”

  “我想这个发现之所以如此早地被认可,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它能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注,帮助更多的人。获奖后,我希望立刻可以开始工作,这个发现是年轻的,我也还年轻,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研究。”生于1960年的梅洛告诉广东的中学生,他的父亲是一名古生物学者,母亲是一名艺术家。在化石堆里长大的梅洛,受父亲的影响,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远古时代、地球历史、人类生命起源等问题,立志要做一名科学家。

  “但中学只有‘数理化’,并没有‘自然科学’,所以我可能和在座很多孩子都一样,并不喜欢上学。如果我在广东,肯定读不上你们这所学校。”梅洛笑着说,由于没有兴趣,因此他在七年级以前读书成绩并不好,几乎科科都只得“C”,一直到上了高中,学校开设了自然科学课程后,他的兴趣被激发,才逐渐找到了“感觉”。“就是在高中,我才迷上了基因工程。 ”

  也许,正是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出发,梅洛不仅醉心于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还致力于教育发展。他不仅曾经把奖金的一部分捐献给汶川地震受灾学子,还提出“教育兴趣论”。“好的教育是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只有当孩子获得学习的兴奋点,才会真正地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他说,“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技术,还要帮助孩子们找到他们各自的兴趣。”

  校长推荐成绩好的学生确实有点无奈

  在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后,华附的学生异常兴奋,不仅提出了许多关于生命科学及生物实验和伦理关系等问题,还把目光投向了未来。

  “您认为中国本土能诞生出诺贝尔奖获得者吗?”一位男生满怀希望地发问。

  “这是毋庸置疑的!”梅洛一脸认真地说,中国有着众多的杰出科学家,他们都在各种世界前沿和有趣的领域进行研究。特别是,目前中国的教育系统越来越发达,使得在中国接受训练的科研工作者也能得到良好的软硬件基础;加上越来越多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陆续回国从事一线科研,带回来新的视野和机会。“所以, 大家无需担心,中国大陆必然会涌现诺贝尔奖获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