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访问:0来源:历史铺
皮日休(约834年-约883年),字逸少,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是晚唐时期的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人称皮陆。他的生平事迹较为神秘,主要活动于唐懿宗、僖宗时期。皮日休的文学成就广泛,包括散文、诗歌、骈文、小说等多个领域,尤其以散文著称。
主要作品
皮日休著有《皮子文薮》10卷,收其前期作品,为唐懿宗咸通七年皮氏所自编。有《四部丛刊》影明本及中华书局排印萧涤非整理本通行。《全唐文》收皮日休文4卷,其中有散文7篇,为《文薮》所未收。《全唐诗》收皮日休诗,共9卷300余首,后8卷诗均为《文薮》所未收。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萧涤非、郑庆笃重校标点本《皮子文薮》,将皮日休自编《文薮》以外的诗文附于书后。
人物争议
在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对于皮日休的研究逐渐丰富起来,这一时期的研究有三个主要关注点:
首先是皮日休的生卒年问题,学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皮日休生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3年),闻一多持此观点,学界内通行的也是这种观点;第二种,生于唐文宗太和年间(833年-839年),缪钺持此观点;第三种,生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李菊田持此观点。关于卒年,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四种看法:①被害说,缪钺在《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一文中,认为皮日休因作诗讽刺黄巢,为黄巢所杀,卒于唐禧宗中和四年(884年)。②被诛说,萧涤非在《校点〈皮子文数〉说明一一兼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 》中,认为皮日休应死于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皮日休为唐军所诛。③投奔吴越说,缪钺在《再论皮日休参加黄巢起义军的问题》中改变原来皮日休为黄巢杀的说法,据《题同官县壁》一文认为皮日休投奔了吴越,中和三年(883年)仍然在世。然而,《题同官县壁》后被证明为伪作,此说不能成立。④流寓宿州说,张志康据《宿州志》认为,皮日休投奔吴越,后来离开,病死于安徽宿州。
其次,是皮日休与黄巢起义的关系。首先,对于皮日休是否参与了黄巢起义,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旧唐书》《资治通鉴》以及《北梦琐言》《唐语林》等正史和杂史笔记都有简要记载。近代学者缪钺、萧涤非等也认同此观点。第二种观点,否认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以宋代的尹洙、陆游为代表。近现代学者对于尹、陆的说法,多持不赞成的态度。其次,是关于皮日休参与黄巢起义的态度问题而言的。缪钺、萧涤非等学者认为皮日休是被动从军的。
第三,对于皮日休的出身,学界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他出身于普通地主家庭。缪钺、萧涤非、唐玲玲、郭预衡持此意见。第二种,认为出身于农民。萧涤非、孙次舟、中科院文研所《文学史》、游国恩《文学史》、买鸿德均认同此观点。这一时期,对于皮日休出身的讨论,更多是因为特殊的历史阶段,对于阶级的重视,因而有不少牵强之论。
史料索引
皮日休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孙光宪《北梦琐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
后世纪念
皮日休曾隐居鹿门山,而东汉名士庞德公、唐代诗人孟浩然也都曾隐居鹿门山,后人称他们三人为“鹿门三高”,明代建有“三高祠”,位于今湖北襄阳东津湾南面。祠内塑有庞德公、孟浩然、皮日休像,今已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