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访问:0来源:历史铺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位列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他的诗词独步一时,被誉为宋词四大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然而,这位文学巨匠的求学之路与科举经历却充满了曲折与坚韧。
童读春秋
黄庭坚幼年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惊奇,认为他的学业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是千里之才。
黄庭坚年五岁,已诵《五经》。一日,问其师曰:“人言《六经》,何独读其五。”老师曰:“《春秋》不足读。”黄庭坚曰:“既曰经矣,何得不读。”十日成诵,无一字或遗。其父黄庶喜其警悟,欲令习神科举,黄庭坚闻之,乃笑曰:“是甚做处。”黄庶尤爱重之。
宋皇祐三年(1051年),作牧童诗:“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宋皇祐四年(1052年),作诗送人赴举:“万里云程着祖鞭,送君归去玉阶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
游学淮南
1058年10月,其父黄庶病逝在康州太守任上。母亲李氏是北宋藏书家龙图阁学士李常的姐姐,是一位大家闺秀,曾是闻名乡里的美女,而且识文断字,能诗善词。她决定送黄庭坚跟随其舅舅李常游学,让其舅舅管教黄庭坚的学习。黄庭坚在1059年,从双井明月湾起航,踏上了淮南游学之路。母子临别时,母亲李氏将自作的一首《浣溪沙》抄下,放入黄庭坚的行囊。这首词写得美极了:“无力蔷薇带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飞。流水飘香乳燕啼。南浦魂销春不管,东阳衣减镜仙知。小楼今夜月依依。”
在舅舅李常身边的三年时间里,黄庭坚博览群书,不仅精心研读百家经典,也广泛涉猎前人和今人的诗文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学术根基。通过李常引荐,黄庭坚在扬州认识了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孙觉。在孙觉与王平甫的一场诗歌争论中,孙觉发现黄庭坚的才华,十分欣赏这位聪颖少年,并将女儿(孙兰溪)许配给他。在李常、孙觉等人的帮助下,黄庭坚学业大进。黄庭坚后来回忆云:“长我教我,实惟舅氏”。
两次科举
1063年,黄庭坚参加乡试,为乡试第一名(乡元)。
1064年,黄庭坚进京参加科举考试。放榜没有黄庭坚的名字,第一次科举失败,黄庭坚沉稳坚强面对。
1065年,黄庭坚回到修水双井,继续在芝台书院、樱桃书院读书深造。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乡试,再次荣登榜首获乡元。主考官李询看到黄庭坚的诗文,击节称绝,谓“此人不惟文理冠扬,异日当以诗名擅四海”。
第二年,即1067年,黄庭坚再次参加科举考试,二战成功,考中进士,为三甲榜首(进士第3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