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送陈七赴西军

时间:2024-06-30访问:18来源:历史铺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首联,诗人从日常经验出发,揭示了非凡之人常常在琐碎小事中度日,似乎毫无作为。这种叙述有助于减轻友人因仕途不顺而感到的愧疚,为后文的称颂和鼓励铺垫。首句中的“吾观”表明这种观察是亲身经历,语气坚定,让人不容置疑。

  第二联将视野由普遍转向具体,切入描述友人的抱负和经历。前后两联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顺承自然。“鸿鹄志”的三个字既是对友人高尚志向的褒奖,也是表露诗人自身“冲天羡鸿鹄”的雄心。而“蹉跎”一句则道出了友人因才华被埋没而心生愤懑,也映射出诗人壮志难酬,浪费光阴的苦闷之情。

  第三联从感伤情怀转向雄浑豪放,通过数字的对仗形成节奏感。“一闻”与“万里”之间的对比,再加上“忽”字,生动地展现了友人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国难,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最后以反问句作结,紧扣主题,展示诗人自己也将前往京城谋求前程,同时预祝友人在前程路上获得胜利,早日有所建树。这一句形成了与前文呼应的结局,巧妙地将诗篇落点明确地安置在鼓励友人和展望未来上。

吾观非常者¹,碌(lù)碌²在目前³。

¹非常:不同寻常。²碌碌:平庸的样子。³碌碌:平庸的样子。

君负鸿(hóng)鹄(hú)¹志,蹉(cuō)跎(tuó)²书剑年³。

¹鸿鹄:鸟名,飞得高远。²蹉跎:耽误失时。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³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书剑,指文武之事。书剑:指文才武略。

一闻边烽(fēng)动¹,万里忽争先。

¹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烽:烽火。古时边境有敌入侵。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余亦赴京国¹,何当²年³凯(kǎi)还⁴。

¹京国:京城。²何当:何时可以。³年:年功。⁴凯还:胜利归来。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我看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如今大都碌碌无为。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你一直怀有鸿鹄之志,可惜被当官打仗的生涯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一听到边关有军情,你总是不远万里奋勇争先报国杀敌。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我也将要去国都,不知道何时能够奉上战利品凯旋而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