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32来源:历史铺
益州地区,长期以来受刘焉父子法禁松弛的影响,豪强地主彼此勾结,排除异己,甚至置国家法纪于不顾。如果不整肃内部,不仅没有北伐曹魏的基础,刘禅集团想在益州站稳脚跟,也将大成问题。
诸葛亮本是荆州的首领,刘备的亲友,入益州后,又加入益州地主集团。如何把这几部分人拧在一起,是治好蜀国的重大课题。刘备去世前后,一些地方官吏,如汉嘉(今四川名山北)太守等举兵叛变;南中诸郡聚居的少数民族也起来闹事,这些也使诸葛亮感到头痛。加上后主刘禅,年方十七岁,为人庸弱无能,根本不懂什么叫政治,更谈不上如何治理蜀国。这一切,都要求诸葛亮作出处理。
诸葛亮为了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起用了一批有声望的益州地主出来任职,以改变“豫州入蜀,荆楚人贵”的状况。秦宓是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很有才学,常称疾不出,诸葛亮便选任他为别驾,拜中郎将,长水校尉。杜微作过刘璋的从事,因病去职,在家静养,不过问政事。等到刘备入蜀,已经年老耳聋,更是经常闭门不出。因为他在益州地主中很有声望,诸葛亮决心把他请出来任职。
一天,诸葛亮备了礼品、带着侍从,前来杜府拜望,颤颤巍巍的杜微听到家人的通报,说是丞相诸葛亮登门访问,精神为之大爽,立即大开中门迎接。诸葛亮委婉地向他说明了来意,使得闲居已久的杜微感到盛情难却,只好出来当了个主簿的官职,后因他不能理事,就改为谏议大夫,无论如何也不许他辞官归家此外,还有杜琼、五梁等人,大都是益州有声望的地主,都被诸葛亮请出来任职,并通过他们去联系益州各阶层的人,以促进内部的团结。
其次就是健全法制,实行赏罚严明的政策,以改变刘焉父子统治时期法禁松弛的情况,取缔豪强地主违法乱纪的行为。
诸葛亮的这些作法和主张,曾遭到法正的反对。为了统一认识,他耐心地给法正写信,说明道理。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