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38来源:历史铺
宋初以来的词坛,基本上沿袭唐末五代的婉约派词风,代表词人有晏殊、欧阳修、晏几道等。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早年显达,历官要职,后位至宰相。晏殊的内容大致不脱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等传统题材,其风格特征是闲雅清婉。他一方面描写着“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楼春)的歌舞生活,陶醉在“萧娘劝我金卮。 萧娘劝我金卮”(清平乐)的酒色之中;另一方面又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怨,如“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闲役梦魂孤烛暗,恨无消息画帘垂。且留 双泪说相思”(浣溪沙)。这种词风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阶级根源。
宋初百余年闻,超过一定的休养生息,出现了暂时的升平局面,统治阶极聚资敛财,穷奢极欲,作为太平宰相的晏殊,他过着“未尝一日不燕饮”,“每有嘉客必留”“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出”的生活,一生宦途得意,未遇什么大的波折,就很自然地继承了五代词风的绪余,酷爱和他一样身居相位的冯延已词作,把词当成娱乐遣兴的工具。或写男欢女爱,轻歌曼舞,或写那些枯燥无味的祝题之词,表现了雍容典雅的阶级情趣。但在同时,封建士大夫们所常有的迟幕落寞的心理,在宋代整个上层社会停滞窒息的政治风气中,得到更广泛的共鸣,因此他又怀着一点莫名惆怅的情怀,感叹着“时光只解催人老”、“一一向年光有限身“的人生变幻。
但是,在艺术上,他的词还是有一些可以适当肯定的地方。“花间派”中的许多词人,如温庭筠,是以富贵华丽的词语的堆砌为贵的,晏殊学习了冯延已的较为疏淡的风格,多少摆脱了艳丽的脂粉气。他的词虽然不及欧阳修的情意绵邈,但力求形象的明朗和整个境界的浑成,语言也较凝炼自然。写出了一种具有一定 美感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