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一城一名人之安徽安庆名人张廷玉真实历史人物和影视剧的差距

时间:2024-07-17访问:8来源:历史铺

安庆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曾经是安徽的省会,清朝时是长江五虎之一,安徽的“安”字取的就是当时安庆府的“安”字和徽州府的“徽”字,可见其历史地位。安庆历史上名人辈出,代表人物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方东树、姚莹、吴汝纶、张廷玉,陈独秀等。历史上著名的“桐城派”就在这,名人太多了就不一一举例了。

张廷玉像

今天咱们就讲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张廷玉大学士。大家伙最直观的了解到张廷玉应该是《雍正王朝》里的张廷玉,影视剧中张廷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实中的张廷玉又是怎么样的人物呢?接下来咱们就给大家介绍张廷玉的历史形象,又有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呢?

张廷玉影视剧形象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安徽安庆市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直至去世。乾隆二十年(1755年),在家中去世,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历经三朝功勋卓越

仕途之路

在清代安徽桐城张廷玉家族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代,侍值内廷,颇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睐,尤其是张廷玉,历经三朝都帝王的宠臣,只是晚年受到乾隆皇帝冷落。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十六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但因其父张英奉命为总裁官而回避不试。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张廷玉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月,入值南书房。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后,多次随康熙南巡及巡行蒙古诸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六月,张廷玉母亲离世。九月,父亲张英离世。回家守孝,之后仍然官复原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会试同考官。四月,授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1718年1月),充经筵讲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充武英殿试读卷官,十一月,充纂修《省方盛典》副总裁官。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授刑部左侍郎。次年授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士。康熙六十年(1721年)二月,身任刑部右侍郎的张廷玉奉旨与都统耗赖等赴山东稳妥地处理了盐贩王美公等“聚众劫掠屯庄”案。六月,调吏部左侍郎。张廷玉可谓是少年得志,官运亨通!这也与张廷玉少年时就办事沉稳,一心为朝廷办事有很大关系!

深受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皇四子胤禛入承大统。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胤禛的皇位来之不易,开始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胤禛登基,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同年十二月,授礼部尚书衔,从此,张廷玉跻身于中枢大臣之列。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怡亲王胤祥、蒋廷锡负责。雍正帝将军需一应事宜交给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办理。在这里也澄清一个事实,历史上总理王是怡亲王十三阿哥,不是廉亲王。那是电视剧改编的为了烘托出雍正皇帝的仁慈与博爱。

张廷玉影视剧形象

张廷玉真正位极人臣是在乾隆在位时期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临终前,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遗诏张廷玉以后配享太庙。乾隆帝即位后,奉大行皇帝遗命,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乾隆元年(1736年),张廷玉再次奉命为皇子师傅,仍兼管翰林院事。二月,乾隆帝亲至景陵,张廷玉留京总理事务。自此以后,皇帝每逢巡幸,张廷玉总是留京总理事务。可谓深受皇帝抬爱与信任!

乾隆与张廷玉心生嫌隙,晚年凄凉

年逾古稀的张廷玉的固执和好激动,使他与乾隆帝之间渐生嫌隙。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尔泰病故,讷亲取代了他。虽然张廷玉面奏内阁班次应讷亲居首,但其心中亦有难言之隐。为了平衡各种因素,乾隆皇帝确定规定“在内阁,讷亲在前张廷玉在后。在吏部,张廷玉在前讷亲在后”。乾隆帝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加剧了满汉大臣之间的矛盾,使他们很难协调,以致明争暗斗、互不尊服。相传张廷玉与鄂尔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语”。鄂尔泰有所过失,他必微语讥讽,使鄂尔泰无地自容。

张廷玉影视剧形象

这位汉臣为何能配享清帝太庙?

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张廷玉告老还乡。乾隆帝下旨大意为:你是三朝老臣,深受皇恩,父皇留下遗命让你配享太庙,你怎么能告老还乡,留下这个重担给我呢?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当年冬天,张廷玉再次乞求离职养病。乾隆帝批准以原官致仕,并御制诗三章赏赐。张廷玉入谢,而见乾隆帝时说了一段让乾隆皇帝大动肝火的话,大意:“之前我告老还乡,皇上您说我位居高位而且先帝遗命让我配享太庙,现在您批准了我还乡,我怕皇上不让我死后配享太庙了,而且朝野上下多有流传此事!皇上您给我写一份承诺书吧!”真的是老糊涂了,和皇上能这样说话吗?而且还让皇帝给你写份保证书,真实找死的节奏!乾隆帝很不高兴,但还是拟了手诏,申明雍正帝的成命,并赐诗以安其心。第二天,张廷玉上谢恩折,派儿子张若霭入宫向乾隆帝谢恩。乾隆帝因张廷玉不亲自谢恩非常恼火,传旨令他明白回奏。当时,由军机大臣傅恒、汪由敦传写谕旨,旨还未下达。翌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谢恩。乾隆帝更不高兴了,认为这是军机处泄露消息的原故。还怒斥汪由敦泄露机密。于是开会商议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容,还削去他的伯爵位。此时服务过三朝皇帝的张廷玉也郁郁而欢,回到了老家安庆桐城。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死后葬于龙眠山,乾隆帝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

张廷玉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晚年受到乾隆的打压,也有自己的原因一时糊涂造就的!但在朝廷认为张廷玉依然是对国家,对朝廷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重臣!还谥号“文和”,死后依然让他进入太庙,供后人瞻仰!

本文标签: 一城 一名 人之 安徽 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