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论姜唯的战略思路

时间:2024-07-31访问:5来源:历史铺

姜唯的战略思路不难理解,他自己本来就是陇西一带的天水郡人,当地的风俗习惯、山川地势、民情起居都了如指掌,而其在蜀国仕途一帆风顺,又自诩才高八斗,文武兼能。兼之当地羌、戎、胡等少数民族,当时确实对曹魏的统治相当反感,而对蜀国的感情相对比较良好,如能将这些少数民族部落都网罗过来;成为反魏盟友,自陇以西,便可以尽收为蜀国所有。他自信是完全有能力修到这一点的。一旦断魏之陇西,便是断其凉州、雍州,居高临下,驾驭羌、胡、夷、氏敢战之民,乘势并东,当如高屋建瓴,倾泻而下,军锋可直逼长安。若一举割据关中,兴复汉室,便不再是梦想了。{cchere※com无名氏}{cchere※com无名氏}姜唯当然认为这比诸葛亮丞相出祁山的战略更高明,而又不违背丞相以攻代守的根本战略意图。在蒋琬当政的时代,蒋琬也给予了姜唯相当足够的权限去实现他的战略方针(事实上,在军事上,蒋琬也比较偏向于军事冒险主义的,从他那个“乘水东下,由汉,沔袭魏兴、上庸。”的出兵计划可见一斑)。而在费祎当政的时代,姜唯一直受到费祎的压制。一方面,费祎从精神气质上来看,毕竟还是纯文官的,他的志向与其说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多一点,还不如说是仅仅“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将此等大业留归后人比较多一些。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当然不能为姜唯所接受,并对费祎“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之类的论调相当反感。他们两人的合作,展开的并不是那么顺利和融洽。而在另一方面,费祎对蒋琬一手提拔起来的姜唯,多少还是有些反感的,毕竟姜唯只是一介降将的身份,虽然费祎并不认为姜唯不能担重任。但这个对于身份仅次于自己的姜唯,多少还有些不希望他立下大功的味道。毕竟若是姜唯再为蜀国立下什么大功劳,那唯一可以酬功的,就只有自己这个“大将军”的位子了。{cchere※com无名氏}延熙十六年,费祎死于暗杀者之手后,姜唯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志上记载是“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虽然姜唯有充分的借口(例如魏国经历了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49年的高平陵事变,国内朝廷动荡不安,政治斗争和内耗相当激烈。而孙权也兴兵淮南,派出大军进犯魏国的合肥新城。),但从这一迫不及待的军事行动,明显地看得出姜唯的心理状态。但延熙十六年的这次姜唯首次率领重兵征战并不是非常的成功,在南安城围城拖了很长时间,雍州刺史陈泰率兵来救,姜唯看看讨不了什么好,同时由于准备不足,兵粮供给不上,也就被迫撤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