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刍议
时间:2024-07-31访问:3来源:历史铺
诸葛亮出山之前,曾有过10年躬耕生涯。他究竟躬耕于湖北襄阳隆中,抑或是河南南阳卧龙岗,史学界聚讼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持襄阳说者举出了四条理由:(一)历代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地在襄阳隆中是一致的;(二)诸葛亮躬耕于邓县,邓县归南阳郡管辖;(三)宛县(河南南阳市)为曹魏集团占据,刘备不可能前往曹操的占领区自投罗网;(四)诸葛亮在襄阳结交了许多名士师友,他的亲属也全都居住在襄阳。这四点中,最后一点可置之勿论,因为诸葛亮的至交亲朋多在襄阳,与他在哪里躬耕并无必然联系,最重要的是前三点。乍看起来,这几点理由铁案如山,不可改易,然而仔细推敲,竟有许多格抵牾之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爱撰短文,聊申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持襄阳说的同志。一文献记载有自相矛盾之处持襄阳说者是根据以下几条材料立论的:(1)《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引《蜀记》云:“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吕,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昔尔之隐,惟卜此宅......今我来思,觌尔故墟。”永兴为晋惠帝司马衷的年号,距诸葛亮死约70年,这是最早的记载。(2)东晋人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云:“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3)南朝刘宋盛弘之《荆州记》云:“襄阳城西十里许,名为隆中,有诸葛亮孔明宅。”(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沔水(即汉水)又东径隆中,历孔明旧宅北。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即此宅也。车骑将军刘季和镇守襄阳,与犍为人李安(即李兴)共观此宅,命安作宅铭。铭云:‘天子命我于沔水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后六十余年,永平之五年,习凿齿又为其宅铭焉。”这四条记载中,《荆州记》、《水经注》系晚出之书,且有明显因袭李兴所撰碑文与习凿齿<<汉晋春秋>>的痕迹,可以暂时不管。既然李兴所撰碑文是诸葛亮隐居最早的记载,我们不妨对这条史料稍加辨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永平是晋惠帝年号,只有一年,而无五年。持南阳说者认为“永平”系“永康”之误,永平五年应为永康五年(295),从此上溯60年,李兴尚未出世,不可能写《孔明故宅铭》。既然<<孔明故宅铭>>一文属子虚乌有,孔明隐居隆中之说自然也不可靠了。其实《晋书。李密传》就记载过他的儿子李兴写有<<孔明故宅铭>>,正可与郦道元之说互相印证。习凿齿在《襄阳耆旧记》中也说:“安一名兴,初为荆州诸葛亮宅碣,其文善。”其说与《晋书》契合,当可赁信。河南大学朱绍候教授认为“升平误为永平的可能性极大”。这个见解是对的。问题在于:承认这个碑文是真实的,并不等于碑文的记载就一定准确无误,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