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访问:6来源:历史铺
今年夏季天气晴朗、气候干燥,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比以往更加高了,在古代也经常发生火灾,那古代为什么这么容易发生火灾呢?跟着趣说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古代需要保存火种。古代要用火烧水做饭,用火照明。火几乎是古人全部的能源来源,起着照明、烧饭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时时保存火种。虽说古人发明了钻木取火,后来又发明了火石与火镰,可以用这个生火。但是这个方式并不方便,古人更多的是把火放在火塘里或者放在炕里保管,但是这种保存方式就容易起火。
图源网络
二、古代的建筑大都是木结构房屋。虽然古代也在用砖石砌房子,但是这种房子比较少,大部分房屋还是用竹子或者木头搭建起来的。因此,这个材质也就更容易起火,且因为木头等会随着时间逐渐干燥,所以一有火芯就容易引发快速的严重的火灾。
三、古代战争有一个很重要的打击敌人的方式就是火攻。火攻不仅能多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建筑特别是会造成大面积建筑的损坏。所以一有战争,无论是怎样豪华的宫殿都会被烧得干干净净。阿房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四、自然原因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草堆等是会自燃的。再加上雷电的影响,也是火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源网络
五、以宋代为例,宋朝的房子是比较密集的,特别是在京城。不仅房屋密集,而且街道狭窄,而且都是些茅草屋、砖瓦屋的木结构建筑,极容易自燃。因此,古代没有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也是火灾发生的影响因素。
古代火灾频发,古人也并不会袖手旁观的,他们都创造出了很多种方式来避免火灾的发生或者减少火灾的损害程度。在古代城镇里,房子之间都会修建封火墙。封火墙也就是在相邻的两座房屋之间,修造一座厚厚的高高的墙。这种墙,一般都要高过房屋很多。如果一座房屋烧起来了,可以直接把封火墙对面的房梁锯断,封火墙这边就烧不起来了。
古代也有火灾的预警方式,我们知道的打更,在打更时会吆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就是古代的预警方式。不过,就算古代想到了很多防火的方式。但失火的时候,依然是很多的。因因此很难有历史久远的木建筑能够保存下来。
(趣说历史网:www.qushuoli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