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_古代船厂

时间:2024-08-25访问:5来源:历史铺

11月21日凌晨,在长江口横沙水域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新的历史性突破:22根巨型弧形梁组成的长48米、宽19米、高9米、重约8800吨的沉箱装载着古船,经过近3小时水下持续提升后,在打捞工程船“奋力轮”的中部月池缓缓露出水面,古船桅杆清晰可见。时隔150多年,长江口二号古船终于“重见天日”。

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自古以来,这水上交通是非常重要的,而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坐船出行已经是非常便捷了,有各种各样的船只,大的有远洋游轮,小的也是一叶扁舟,船舶承载着人们的通行,那么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今天就由趣说历史网小编来讲一讲。

根据史籍的记载,我国造船的历史是非常早的,从《世本》中就记载道:“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还有《淮南子》:“見窽木浮,而知为舟”都说明了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有了渡水的工具,在舟船形成以前,原始的渡水工具是比较简单的,有葫芦、皮囊和筏。

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后来出现了独木舟,按照很多古籍的记载,独木舟最早出现在炎黄时代,不过根据考古的发现,其实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船的痕迹。舟船的发展,在夏商周三个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从古书《竹书纪年》中有提到了夏朝第九代帝王帝芒,曾“东狩于海,获大鱼”,这是一次帝王出海狩猎的记录,也就是说当时人们出海狩猎是用船只的,而且帝王狩猎,跟随人数肯定不少,由此也能说明当时船队的规模并不小。

到了殷商时期,船只又有了重大的突破,那就是“木板船”出现了,这在殷商的甲骨文的“舟”这个字中可以推断出,当时的船已经不是独木舟了,而是由数块木料组成的,形制为用纵向和横向构件组成的木板船。在《史记》中有提到,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比较大型的船只了,而且用途还比较广泛,甚至还会运用在战争上。西周时期的船舶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

春秋战国时期的船舶也发生了变化,因为航道的不同以及用途的不同,船舶的类型也发生了改变,一般分为民用、官用以及军用的船舶。战国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风帆作为船舶前进的动力了,可以说这风帆的出现成为了船舶发展史上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

图源自网络

秦汉时期,人们也能造出各种各样的行船工具,比如说桅杆、帆、纤绳等等,完全具备,各种工具,也都十分地齐备。隋朝时期,当时隋炀帝为了下江南,那可是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龙舟,高度达四丈五尺,长度也有二十余丈,能够容纳六七百人。

唐朝时期的造船技术又得到了发展,而且那个时候就已经采用了水密舱的结构,这是世界上最最具有重大典型意义的创举。这个时期的船舶的体型是巨大的,结构合理,建造坚固异常,所以安全性也是比较强的。到了唐朝之后,后来的朝代的造船技术也是发展迅猛。(趣说历史网:www.qushuolishi.com

清代古船时隔150多年重见天日,古代的船是怎么样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