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破釜沉舟”有什么典故?

时间:2024-09-19访问:9来源:历史铺

秦朝末年,秦二世派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 不敌,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军团团围 住。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派他们 率军去救援赵国。

不料,宋义把兵带到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 后,接连四十六天停滞不进。项羽忍不住,一再要 求他赶紧渡江北上,赶到巨鹿,与被围赵军来个里 应外合。

但宋义却想让秦、赵两军打得精疲力竭 再进兵,这样便于取胜。他严令军中,不听调遣的 人,一律格杀勿论。与此同时,宋义又邀请宾客, 大吃大喝,而士兵和百姓却忍饥挨饿。项羽忍无 可忍,便进营帐杀了宋义,随即下令全军渡河救援 赵军。

项羽在全军渡河之后,命令部下把所有的船 只凿沉,把烧饭用的锅子击破,烧掉宿营的帐篷, 每人只携带三天干粮,以此表示决心死战,没有一 点后退的打算(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曰 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有什么典故?“破釜沉舟”有什么典故?

这支怀着有进无退决心的军队到了巨鹿之 后,立即包围了秦军。经过九次激战,截断了秦军 的补给线,负责围攻巨鹿的两名秦将,一名被活 捉,另一名投火自焚。从此,项羽威名大振,他所 率领的军队成了当时反秦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支, 并在不久后和刘邦的起义军一起推翻了秦朝的 统治。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典故“破 釜沉舟”,用来比喻拼死一战,有进无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