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访问:21来源:历史铺
最近,汉文帝霸陵位置的确认,算得上是考古界的一件大事。 汉文帝霸陵的真实位置是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上的江村大墓,而不是流传了近千年的凤凰嘴。离霸陵不远的杜东原(也称“少陵原”),则是汉宣帝的杜陵,除此以外,其他9位皇帝的陵墓都在长安北面的咸阳原上。汉文帝霸陵位置。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这几个地名后缀都是“原”字。实际上,在西安城内外,类似的还有如细柳原、凤栖原、龙首原、乐游原等地。为什么西安有这么多“原”呢?
各种“原”的由来
“原”,本义指的是高起而上面平坦的地方,是一种特殊地形。《尔雅·释地》里说:“大野曰平,广平曰原。”还有个字叫“塬”,在字意上与“原”差不多。不过“塬”字并没有被《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收录,而是近代人们为了描述黄土地区特定地貌而专门创造出来的。1953年,地理学家黄秉维将“塬”引入地貌学文献,后有罗来兴给予科学定义。严格来说,“原”的概念内涵都要远大于“塬”。 从地理学角度来说,原的形成与演变是由于“原面被流水侵蚀,逐渐形成沟壑,沟壑逐渐被冲刷,不断趋于陡深,原面自然割裂,一个大原变成两个小原,小原上面可以形成新的沟壑……”。这一地貌特征在中国西北地区非常普遍,所谓“黄土高原”即由此而来。 不过,西安周围的原,却算不得“黄土高原”,准确地说,它们属关中平原,由东南趋向西北呈倾斜形。从秦岭到渭河,这片区域被切割成众多个“原”。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白鹿原,据说是周平王时有白鹿出而得名。西周时期,这里鹿很多。《诗经》里“瞻彼中林,牲牲其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等诗句,说的就是当时的景象。“原”与西汉诸帝陵
西安附近既然有那么多原,为什么西汉大多数皇帝偏偏选择把陵墓放在咸阳原上呢? 这里有多重原因。 首先是压制前朝。咸阳是秦朝都城。西汉建立后,咸阳虽然风光不再,但在西汉皇帝眼里,威胁仍未解除,在此地密集布置墓群,可以起到威慑和压制作用。 其次是风水原因。咸阳原高大雄伟,泾、渭分流,南濒渭河,背靠北山,遥望终南,在此建陵,大有顶天立地之势,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同时,由于咸阳原本身就已十分高大,在修建陵墓时可以就地起土。汉成帝时曾考虑在渭河南面建陵,结果地势太低,需要从东山运土,花费太大,最后不得不继续选在咸阳原修建延陵。“原”与诗
由于原本身特殊的地形结构,很多文人墨客在此登高远眺,面对自然美景,往往能激发出内心的创作欲望。所以,很多诗词歌赋中,都能见到原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