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3访问:29来源:历史铺
◎ 作者:大唐梁金吾
◎ 全文约5200字 阅读需要约13分钟
◎ 图片:图虫创意、摄图网
◎ 本文首发于【锦绣人文地理】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粤菜,
有这么一句名言: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
凤城,乃广东顺德的别称。
这个位于珠三角腹地的小城,
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
成为中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这里是无数粤菜大厨的故乡,
也是各地食客蜂拥而至的美食胜地。
在顺德聊吃的,
可以谈个几天几夜。
图片|顺德特色煲仔饭;五香牛杂;水牛奶。向左滑动查看图片· 图虫创意
水乡
仅凭一锅清水,
顺德人便能煮出诸多风味。
在顺德,这种吃法被称作清水火锅。
食客们无需繁琐的调味料,
只要预备好食材,待水开后投入锅中,
煮滚而食,方便快捷,不失食品本味。
在中国,火锅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但无论是“精于制汤,善烹海味”的鲁菜,
还是追求“原汁原味、重视调汤”的淮扬菜,
亦或是清鲜淡爽的闽菜,
都很难找到像顺德菜这种
仅靠一锅清水便能还原食材本味的做法。
图片|顺德清水火锅 · 图虫创意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果细究个中原因,
顺德菜的密码
就隐藏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
顺德,
位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中心区域,
隶属广东省佛山市,
东接广州,南望港澳,
毗邻中山、江门等市。
独特的三江(西江、北江、东江)汇聚,
使得该地水源充足。
在河流与陆地的共同作用下,
顺德地区水网密布,湖塘众多,
拥有优质的水源,可用于烹饪。
此外,水产也充当着顺德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
图片|佛山市顺德区地图(审图号:粤S(2018)146号)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烹鱼
河网密布的自然环境,
带来便利的交通和丰富的物产,
但洳湿低洼之地也成了每年雨季到来时,
当地居民排水的一大困扰。
所幸,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先民便懂得借助地势,
利用河塘边人为加固的塘坝
与官方修筑的堤坝相连,
起到分洪、泄洪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这种早期用于水乡的复合型农业生产模式,
逐步发展成了岭南人民的桑基鱼塘。
基上种桑,塘中养鱼,
通过循环利用,顺德人不仅解决了温饱,
也实现了一年四季都有鱼吃的小目标。
图片|顺德杏坛镇逢简水乡的农田 · 图虫创意
基塘农业,即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鱼塘的塘基上种桑、蔗、果树等,以桑基鱼塘最典型,基塘互相促进,是珠三角农业的特色生产方式。
故而,在顺德,
吃鱼务求新鲜。
对于口味挑剔的食客来说,
这意味着必须大大缩短食材烹饪时间。
活鱼现杀放血,
再片成毫米厚度的薄片,
直接送入口中,如此最为新鲜。
顺德鱼生一出场,
便满足了老饕们对新鲜的绝对要求。
图片|厨师利用刀功,将鱼肉片成薄片 · 图虫创意
与日料刺身采用种类繁多的海鲜不同,
顺德鱼生讲究就地取材,
多采用本地河鱼。
为了让食客尽可能地品尝到鱼类自带的鲜味,
经验丰富的厨师会将鱼
放入天然的山泉水中“瘦身”数日,
待其消耗完体内饲料所残留的杂质与泥沙后,
再将其捕捞上岸进行加工。
厨师们为求鱼生能发挥出极致的口感,
需熟悉河鱼分布于体内数百条的肌间刺,
以熟练的刀法剔骨去刺,
切出薄如蝉翼的鱼片,
铺于冰盘之上,
利用低温迅速暂停鱼肉的排酸过程。
顺德鱼生的佐料搭配更是种类繁多,
其中,最能凸显食物本味的是
以油、盐为主的简单调味。
图片|顺德鱼生与配料 · 摄图网
在顺德人吃鱼的菜谱中,
油、盐这两种简单的调味料
似乎总能激发河鱼本身的鲜爽嫩滑。
除了鱼生,顺德人发明的油盐蒸鱼
也能很好地品尝到鱼本身的滑嫩。
用花生油和盐对鱼进行初步腌制后,
上炉蒸制,不过数分钟,
新鲜出炉的鱼,便能让食客食指大动。
蒸,这种古老的烹饪技法,
并非顺德人独创,
却是保留食材鲜味的另一秘诀。
图片|顺德桑拿鱼 · 图虫创意
在顺德,蒸菜有一种特殊的称呼:桑拿。
这是因为,利用蒸汽炊熟鱼肉
与做桑拿放松身心的过程相似,
都是通过蒸汽的作用,以达到各自的功效。
袅袅升起的炊烟足以让食物尽快蒸熟,
最大限度的保留食材本味。
仅需数十秒,片状的鱼肉便能得到二次升华。
经过“桑拿”的鱼,汁水充盈,
快速的蛋白组织回缩,
也令鱼肉在紧紧锁住鲜味和营养的同时,
增加了一层弹牙的口感。
图片|桑拿鱼 · 图虫创意
但顺德人追求鱼鲜
并非只有吃鱼肉这一种方法。
顺德人吃鱼,意在品鲜。
这种滋味也是中国人在追求食物五味之外
最高的口味追求。
在顺德,聪明的厨师
可以用不同的鱼与清水结合煮成鲜美的鱼汤。
他们将宰杀后的鱼先过油香煎,
之后再加入沸水中。
高温的作用,
会使得鱼体内的蛋白质、
鲜味物质以及油脂迅速析出,
与水交融,便会形成一锅奶白色的鱼汤。
图片|一碗鲜美的粤菜鱼汤 · 图虫创意
尔后,残渣可弃之不用,
用这一方法吊出来的鱼高汤,
鲜香四溢,再搭配上时令生蔬,相得益彰。
顺德人吃鱼尝鲜的方法还有很多种,
如乐从鱼腐、均安煎鱼饼、
凤城鱼皮角、顺德公焖鱼等做法,
物尽其用,数不胜数,
当然,还有他们最拿手的酿鲮鱼。
图片|酿鲮鱼 · 图虫创意
酿鲮鱼起源于顺德。单鱼这一种食材,顺德厨师就能分出八种吃法: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酿鲮鱼就是酿食的代表。
鲮鱼又称土鲮,
是广东地区特有的一种淡水鱼。
其肉质鲜美,但土腥味偏重,
且鱼身上的刺较多,影响食用体验。
因此,顺德厨师巧用心思,先将蒸鱼脱骨,
再将鱼肉从鲮鱼身上众多的肌间刺中剔出,
与荸荠、冬菇、陈皮等几种食材混合切碎,
回填鱼皮壳中,
下锅油煎定形后,再加水焖煮,
使鲮鱼体内的多种食材
与鲮鱼本身的鲜味相结合,
在风味提升的同时,
口感也瞬间上了几个层次。
图片|佛山新城天际线与世纪莲体育中心 · 图虫创意
前广州市市长黎子流曾说:
“得唔得,唔得就翻顺德。”
意思是告诫出外谋生的年轻人,
如果混不成功,就回到家乡建设,
顺德这地方不差你这口吃的。
改革开放以来,
顺德已从过去的单一水乡农业小县城
变身成为今天的广佛同城、
广佛肇一体化经济圈的重要核心区域,
也是全国最大的日用家电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顺德区凭借飞速的经济发展,
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
大良、勒流、容桂、伦教、陈村、
乐从、北滘、龙江、杏坛、均安
十个镇街商业繁荣,
组成各具特色的美食矩阵。
图片|顺德簸箕鱼 · 图虫创意
顺德经济蒸蒸日上,
加上毗邻港、澳,拥有侨乡背景,
因此,在吃鱼这个传统话题上,
顺德厨师推陈出新,
不仅发明了“一鱼多吃”,
又自创了各种“中菜西做”的经典菜式,
使顺德菜的体系更加完善。
当然,为了留给思乡的侨民
一口来自家乡的风味记忆,
用鲮鱼制成的罐头类食物,
也是下饭的百搭“神器”。
图片|豆豉鲮鱼罐头,在广东十分常见 · 图虫创意
米食
作为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鱼米之乡,
顺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
带来的丰沛雨水和高温。
因此,水稻是顺德人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
每顿一碗白米饭,
除了温饱之外,朴实无华。
顺德厨师在煮粥煲饭上
又创造出一种“只闻粥香,不见米粒”的吃法
——毋米粥。
图片|毋米粥 · 图虫创意
在广东,
多数人相信食补更胜于药补。
每当天气变化时,
各种应季的饮食习惯
就会活跃于人们的餐桌之上,
毋米粥便是其中一种。
因大米与清水的长时间大火熬煮,
粥中米粒精华溶于汤中,
天然去腥,自然提鲜,
且更有利于人体吸收。
在毋米粥中加入各类食材,
则有饮食进补的功效。
图片|顺德粥底火锅 · 图虫创意
不过,作为陪衬并不是大米唯一的出路。
顺德地区内部文化的差异
也足以让同一种食材焕发出不同的风味。
在顺德陈村,
一种以米为主要原料的民间传统美食
陈村粉,应运而生。
这种民间菜式起源于90多年前,
直到今天,最正宗的陈村粉
依旧沿用着传统的手工石磨打磨。
选取当季的上等大米,提前泡水,
依次加入传统石磨中,
以每分钟小于60转的转速,
低速研磨,大米很快就变成了
米香四溢的雪白粉浆。
再上锅大火蒸制,仅需一分钟,
一张厚度不超过0.6毫米的陈村粉即成。
吃时,可搭配各种食材进行二次加工,丰俭由人。
图片|花雕鸡油蟹陈村粉 · 图虫创意
在顺德的另一角,伦教镇。
当地人对米的选择要求
虽然没有陈村粉那么高,
但也做出了一种广受欢迎的糕点——伦教糕。
伦教糕同样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
其制作选用非糯性的陈年籼米。
籼米米色偏白,
先天就给伦教糕一个雪白的“身躯”,
再加上籼米的透明度差、吸水性强等特性,
给伦教糕带来了绵软蓬松的口感,
但籼米陈年的存放
又会给伦教糕带去一些微酸的风味。
依托珠三角地区自古便形成的蔗糖产业,
白糖成为伦教糕最好的搭配,
使其味甜冽而清香。
图片|顺德伦教糕 · 图虫创意
奶香
无论何时,美食这个话题背后,
有先天的自然馈赠,
也隐藏着这个地方人情世故的诸多细节。
千百年来,顺德农业固然有气候因素的加持,
但作为农民耕作的“良友”,
水牛发挥的作用也不能忽视。
在与牛相伴的岁月中,
辛勤耕作的顺德人
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牛奶的另一面,
制作出独特的双皮奶。
图片|顺德双皮奶甜品 · 图虫创意
关于双皮奶的起源,常见的说法有三种。
一为清末农民何十三在做早餐时无意调配而成。
二为有好事者将卖剩的牛奶搁置一旁,
冷却后却发现牛奶上方结了一层皮,
于是如法炮制,终得双皮奶。
其三便是由制作双皮奶的传统名店
“仁信双皮奶”的创始人无意中发现。
双皮奶中的“奶皮”,
其实是牛奶中的脂肪凝固。
据现代研究发现,
水牛奶中脂肪、蛋白等物质的含量比起一般牛奶要高。
因此,正宗的双皮奶做法非常考究,
必须选择蛋白质和脂肪都偏高的水牛奶,
加热待其形成奶皮后,
再重复加工,使其成为真正的“双皮奶”。
图片|双皮奶的制作过程 · 图虫创意
顺德人食用水牛奶时
不一定非得用这么繁复的工艺。
在水牛奶中混入玉米淀粉、蛋清等原料,
裹上脆浆,下锅油炸,
也能品尝到外酥里嫩的香醇口感,
这就是顺德特色的炸鲜奶。
图片|顺德炸鲜奶 · 图虫创意
而在众多以水牛奶为主要原材料的顺德菜中,
软炒绝对称得上是其中技艺最高超者之一。
所谓软炒,实际是就是粤菜技法中的滑炒。
在软炒水牛奶前,
牛奶与蛋清、生粉需提前混合,
下锅后不停搅拌,
使中心温度处于半生不熟的状态。
一铲一推,在约莫九次的旋转过后,
牛奶逐渐成型,
还可以加入蟹子、榄仁等各类材料,
使之食用起来,口感层次明显。
图片|顺德炒牛奶 · 图虫创意
花鸟
网上有个经典老梗,
说外省人眼中,
广东人什么都吃。
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夸张,
但作为粤菜精英的顺德人
做菜确实花样繁多。
在广东,人们常言,
“无鸡不成宴”,
顺德菜中同样有这一元素。
顺德人在传统烹饪中摸索出了
凤城四杯鸡、清晖楚香鸡、
南桥盐焗鸡、大良污糟鸡、均安香纷鸡、
桂洲咸鸡、铜盘蒸鸡等诸多名菜。
图片|顺德桑拿鸡 · 图虫创意
总体来说,这些烹调鸡的方式,
多为顺德菜与其他菜系
或粤菜其他分支交流融合衍生出的新菜品。
自古以来,鸡、鹅、鸭等三大家禽
在岭南地区的畜养经验丰富。
受粤菜系的影响,
顺德人通过成百上千年的摸索,
也找到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禽类烹调方式。
醉鹅,一款来自顺德的美食。
所谓“醉鹅”,
并非如江浙一带的醉虾醉蟹那般
将食材宰杀后直接泡入白酒中食用。
图片|顺德醉鹅 · 图虫创意
顺德的醉,并不全在于酒。
厨师通过对火候的掌控,
在整鹅快熟之时,
倒入足量高度数酒,点火,
使酒香迅速逼入鹅肉中,香气四溢。
点火的那一刹那,
是一种观感上的体验,
使菜品在色、香、味之上多了第四层感受。
图片|顺德醉鹅烹饪过程 · 图虫创意
擅长利用蒸汽原理催熟食物的顺德人,
在烹制体型不小的食材时,
找到了合适的蒸制方法,
做出极具当地特色的撩蒸鹅。
而在蒸煮上百斤重的整猪时,
他们又花上6个小时腌制,
做出一道宴席上的豪华名菜——均安蒸猪。
图片|顺德均安烧肉 · 图虫创意
总之,不管如何吃肉,
追求鲜味总是顺德菜不变的公式,
甚至连花草,
也被赋予了顺德菜的独特风味。
岭南地区拥有温暖潮湿的天气,
各种亚热带植物均能在此安家,
故而,顺德相邻的广州得到“花城”美誉。
在广东,善制陈村粉的顺德陈村
更是全国著名的花卉交易中心之一。
悠久的种花历史,
使其拥有“千年花乡”的美誉。
图片|顺德当地的花农 · 图虫创意
据《顺德县志》记载:
“陈村岁载花果出售诸郡,
自汉例献龙眼、荔枝,
宋贡异花,盖由来已古。”
由于当地人常年种花、养花,
在顺德菜中,以花入馔也具有相当的地位。
在顺德,可以看到各种花的吃法。
简简单单的油炸,
能最快速度品尝到花的香甜滋味;
借助花的独特香气,
慢火熏煨或煲汤,
也是一种物尽其材的吃法。
图片|菊花蛇肉羹 · 图虫创意
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花果蔬菜,
顺德人总能发现其中的美味真谛。
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
造就一代又一代厨艺大师,
创造以清、鲜、爽、嫩、滑为特色的菜式,
当地人求真务实、追求完美的文化精神传承至今。
近代以后,广州、香港、澳门
与海外华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
多喜欢聘用顺德厨师,
遂使凤城名厨享誉天下,
这才有了那一句“食在广州,厨出凤城”。
或许,在善烹、善吃的顺德人眼中,
人间风味永无“天花板”。
柴米油盐,烟火气息,
那才是生活本来的模样。
图片|端午节,顺德龙眼村的龙舟赛 · 图虫创意
… 完 …
参考资料:
纪录片《寻味顺德》
[美]McGee:《On food and cooking》,Scribner,1984
马向东:《顺德菜精选》,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戴文海:《广东美食之旅》,青岛出版社,2013
文字为锦绣人文地理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最爱历史新书大促,欢迎入手
▼
最爱历史新书大促
单件优惠,参与满减
欢迎下单
更多走心内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