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访问:8来源:历史铺
点击播放视频《成都》
1.九天开出一成都 成都,可说是正儿八经的古都。 从古蜀国的开明九世(一说五世)开始, 历史上先后有公孙述、刘备、李雄、谯纵、 王建、孟知祥、张献忠等十多个人物在成都建立朝廷。 尽管这些君王都偏安一隅,从未统一神州大地, 成都却在2300多年的建城史中创造了两大纪录, 一是城池屡有兴废,但城址一直未变, 二是政权屡有更替,城市名称从未变更。 有一种说法认为,古蜀人借用西周建都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记载, 自豪地将都城命名为“成都”。点击中国地势图。查看成都周边地势。图源:自然资源部。审图号:GS(2016)1609号
在天府之国的土地上, 成都可分为山地、平原、丘陵三个部分, 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 西部是龙门山与邛崃山,地势较高, 其中位于成都大邑县与阿坝藏族自治州、 雅安交界处的苗基岭,海拔高达5353米, 为世界千万人口大城市中海拔最高的雪山。 中部为广阔的平原,地势与四川盆地一致, 从西北向东南倾斜,遍布江河溪流。 东部的龙泉山脉, 勾勒出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 也划分了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可点击放大四川省地图,观看成都周边水系。图源:自然资源部。审图号:GS(2019)3333号
然而,成都人不止依赖大自然的丰厚恩赐。 河岸边的城市往往依靠水利事业,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岷江之水从千里雪山奔腾而下, 在4000多年前就已滋养古蜀先民, 但因上游雨量充沛,大面积暴雨时常发生, 故有“西蜀天漏”的现象,造成江水泛滥成灾。 公元前3世纪, 秦国蜀郡守李冰与其子二郎带领蜀郡百姓, 在成都修建了千古工程都江堰(位于今都江堰市)。 这一水利工程建成2000多年,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都江堰卫星照。锦绣人文地理制图
点击播放视频:都江堰 都江堰渠首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工程组成。 李冰父子通过实地勘测, 选择将渠首建在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起点, 成都平原实际上是 岷江、石亭江、绵远河等江河形成的冲积平原, 岷江冲积扇正好位于中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 如此一来, 鱼嘴将岷江一分为二,右为外江,左为内江, 通过无坝导水,与宝瓶口、飞沙堰彼此配合, 既保证成都平原不受洪涝之灾,又不影响老百姓用水。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尊称其为“川主”,建庙祭拜。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图源:图虫创意
文明曙光朗照在成都平原, 沉睡3000年的遗址证明了他们的存在。 21世纪的第一年,成都市区西郊出土了金沙遗址, 数以千计的金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惊艳世界。 这是继三星堆文明之后,成都平原的另一个古蜀传奇, 与三星堆在文化上有着直接的联系。 金沙文化的遗物也记录了成都先民的丰富生活。 独特的神鸟崇拜铭刻在太阳神鸟金饰中, 这一神圣的图案被选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遗址中出土的玉海贝形佩饰, 说明那时成都商人已经学会跟沿海居民做买卖。可点击放大观看:成都博物馆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宝墩古城。图源:图虫创意
成都是冲积平原,土质松软, 相传,张仪修筑成都之初, 由于不熟悉当地的地质条件, 修建一段就倒塌一段。 他偶然间看到一只神龟游上岸, 绕城而行,到城东南隅力尽而死。 众人皆大为惊奇,一个巫师却对张仪说, 神龟是上天派遣下来的使者, 照着它行走的路径修城即可。 张仪照着龟行路线重新修城,城墙果然不再倒塌。 这大概只是后人附会编造。 秦成都城为求坚固耐用,依山而建, 东西狭而南北长,外形如龟状, 并非严整的方形,故民间有“龟城”一说, 后来就演变成了神龟助张仪修城的故事。黄龙溪廊桥建筑风光。图源:图虫创意
成都城落成之后, 这个文艺富庶的大都会开始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西汉景帝时期,学者文党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他翻山越岭,来到成都,发现当地居民仍有蛮夷之风。 为此,文党在成都挑选出十几个聪明能干的小吏, 亲自教授他们知识,在当地发展教育, 并创建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用石头砌成, 只要是通过考试的优秀才俊都可入学。石室中学图书馆。图源:图虫创意
文党开蜀学之先声,被后世尊称为文翁, 文翁兴学的“成都经验”也被推广到各地, 而他创办的石室绵延至今, 从郡学、府学发展为书院、学堂, 现在是成都石室中学。
石室中学一角。图源:图虫创意
蜀学初兴,成都人才荟萃, 如扬雄、严君平等汉赋大家皆出自西蜀, 另一位西汉的成都才子司马相如还有一段风流传奇。 司马相如说: “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 才华横溢的他在富豪卓王孙家 邂逅了卓家新寡的女儿卓文君。 司马相如为卓文君心动, 以一曲《凤求凰》追求她, 并与她连夜私奔到成都。杜甫草堂茅屋景区(恢复重建的杜甫故居)杜甫诗歌描绘的地理环境较为准确,尤如地图,被后人称为图经。因此,根据杜甫对草堂的风物描写,重建后的茅屋基本还原了杜甫当年的成都生活场景。图源:图虫创意
杜甫最后离开了成都, 他的草堂遗迹却得到历代修葺, 而今仍是成都宝贵的文化遗产, 很多人忘了杜甫生在哪里,逝于何方, 但读过唐诗的人, 都知道他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生活过。杜甫草堂唐代遗址。该遗址应证了杜甫在诗中对草堂的描写。例如杜甫《绝句六首》其三中提到:“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扁舟轻袅缆,小径曲通村。”从考古发掘的这几处水井看,完全印证了诗人对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图源:摄图网
被誉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 对成都的名胜与风情,自有一番别样体会: “万里桥头独越吟,知凭文字写愁心。 细侯风韵兼前事,不止为舟也作霖。” 她一生才思敏捷,却屡遭心灵创伤, 晚年隐居城西的碧鸡坊(今成都西门东胜街一带), 筑起了一座吟诗楼,脱去一生最爱的红裙, 换上道袍,安度晚年。
成都的茶客。图源:图虫创意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个好过日子的地方, 而当地的闲适更显得平民化。 人们在忙忙碌碌之余享受生活, 颇有几分古朴闲适的先贤之风: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成都人总是会为人生找寻更多的乐趣。青城山。图源:图虫创意
成都人爱听,也善于摆龙门阵, 闲来一壶茶,几局麻将,吃个火锅,七碗八碟摆一桌。 这龙门阵为何不叫讲,偏要叫摆? 只有一个“摆”字,才能显示出其气派声势。 与成都人聊天,才知道他们说话的功夫, 可能像朵朵花开铺排出一连串的故事, 再平淡无奇的故事,经妙语连珠的成都话一渲染, 也觉得曲折离奇,天花乱坠,趣味横生, “雄起”、“下课”、“锤子” 这几个方言词愣是被他们带进了词典。 千万人口的大都市, 三天两头总会出几个爆炸性新闻, 而这些绘声绘色的讲述者,大多来自于成都民间, 就好像成都最有名的一个交通节目, 明明说的是正经事, 却让全国观众都记住了到二仙桥,要走成华大道。川剧变脸。图源:图虫创意
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愈发可遇不可求。 也许正因如此, 成都成为许多人心中的一片乐土。 尽管去成都的人未必都能遂心如愿地 找到生活的真谛, 就像很多人都无法活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但成都就在那儿,这座天府之都, 依旧是一个文明的精神乌托邦。 蓝天白云下的成都。图源:图虫创意参考文献
[晋]常璩:《华阳国志》,齐鲁书社,2010
郑光路:《成都旧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
袁庭栋:《成都街巷志》,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何一民、王毅 :《成都简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王笛:《显微镜下的成都》,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