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4访问:39来源:历史铺
四川广汉的秀才燕道诚和他儿子燕青保,
正在疏通自己家田地附近的一条小溪。
他们掏挖淤泥时,突然挖到一块坚硬的石环,
再往下发现一个土坑,里面装满了年代久远的玉器。
燕家人自知挖到了宝,不敢声张,
等到夜深人静时才将宝物偷偷运回家中。
不久后,父子俩生了一场大病,
迷信鬼神的他们以为是自己触怒了神明,
只好“破钱消灾”,将玉器送给他人,
从此不敢继续进行挖掘,
但发现遗址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
那是1929年春,
沉睡3000年的三星堆遗址睁开了迷蒙的双眼,
四川广汉的丰厚底蕴也将展露人前。
点击播放视频:三星堆,制作:锦公子
1 .三星堆从何而来?
三星堆,一说得名于遗址所在地附近的三个黄土堆,
与其隔河相望的月亮湾有一个月牙状台地,
两处恰好形成“三星伴月”,为古汉州八景之一。
广汉市及三星堆卫星照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地图
当地农民偶然发现三星堆不久后,
消息传到了在华的美籍教授葛维汉耳中。
1934年,这个美国人在当地县长罗雨苍的协助下
对三星堆进行了第一次挖掘工作,
但由于时局动荡,这次考察进行了10天就匆匆结束,
仅仅发现一些陶器、玉器与石器,
三星堆下的古蜀宝藏依旧蒙着神秘的面纱。
事后,葛维汉在考古发掘简报中提到,
广汉文化下限系周代初期。
许多中国考古学家由此预感到,
这里一定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三星堆文物。图源:图虫创意
唐代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中有如下句子: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意思是自蚕丛起,蜀地有过一段独立建国的时期,
但因年代极其久远,
且未有证据表明其与中原地区存在通商往来,
导致这些信息都只停留在传说阶段。
三星堆博物馆,蜀身毒道。图源:图虫创意
到了上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考古工作的推进,
考古专家在广汉鸭子河畔的三星堆1、2号坑中
出土了数千件珍贵精美的文物,
还发现了具有浓厚蜀地特色的房屋(“木骨泥墙”),
在遗址东、西、南三面发现人工叠筑的城墙遗迹。
这些都为古蜀历史提供了实据。
至此,考古学界将这一文明遗迹代表的文化
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
核心区域的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
中国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对此评价道:
“蜀文化的生长点,就在这里。”
三星堆出土文物。图源:图虫创意
当时,三星堆发掘的1号、2号祭祀坑引发了不少争论,
比如1、2号坑出土文物存在明显区别,
1号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龙柱形器与金杖等,
可能是王权的象征,
2号坑出入的青铜太阳形器、神树、神鸟等,
更像是一种对太阳的宗教崇拜,
似乎表明了三星堆文化王权与神权并存。
其中,2号坑的一棵青铜神树修复完整后高达3.95米,
是全世界已发现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
彰显古蜀先民的高超技艺。
博物馆系列之广汉三星堆二号神树。图源:图虫创意
铜大立人像领衔三星堆青铜雕像群,
高2.6米,头戴高冠,身上纹饰繁复精丽。
有人认为,这是一代蜀王的形象,
也有人说,他是群巫之长。
1号坑的金杖是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上有耳戴三角形耳坠的人头像、
两背相对的鸟与鱼等图案。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金杖表现的内容
是古蜀国以鱼和鸟为标志的两个部族
联盟而形成了鱼凫王朝。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金杖特写。图源:图虫创意
上世纪90年代,1、2号祭祀坑被回填后,
建成三星堆博物馆,成了旅游景点。
直到2019年,专家偶然发现,
这么多年来游客踩过的土地下还有宝贝,
经过勘测后,在周围新发现了6个祭祀坑。
经过两年的考古发掘,
当闪闪发光的金面具残片重见天日,
三星堆时隔35年,再次惊艳世界。
挖掘现场直播画面截图
近日,三星堆重大考古发现持续“上新”,
新出土500余件重要文物,
强霸热搜C位多日,
更有脑洞大开的网友开玩笑说,
三星堆是外星人遗留下的文明。
针对网络上种种猜疑,
参与此次发掘工作的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
绝无此种可能!
挖掘现场直播画面截图
三星堆目前发现的文物
不乏纵目凸眼、表现夸张的青铜人面像,
但这可能是因为古人把它作为一个“神”,
比如古籍中就有古蜀王“蚕丛纵目”、“杜宇化鹃”的传说。
面具中典型的方脸元素,
又是四川人的传统长相。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青铜纵目面具。图源:图虫创意
专家对三星堆新发现6个坑中的73份炭屑样品
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
此批文物皆来自距今3000年前的商代晚期。
三星堆进一步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文化,
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文物龙虎尊。图源:图虫创意
在三星堆源源不断出土的文物中,
黄金、青铜、象牙、丝绸的残片,
无不在诉说着数千年前古蜀国辉煌灿烂的过去。
而其所在地广汉,也是一座了不起的城市。
2.承载古蜀文明的小城
今天的广汉,为四川省管县级市,
由四川省德阳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的腹心,
南距省会成都市区约25公里,
北离四川省德阳市区约19公里,
人口、面积都不算大。
(数据来源广汉市人民政府市情简介:
全市总面积548.69平方公里,人口60.37万)。
在古代,“广汉”二字代指的区域远大于如今。
最初的广汉,因地域广至汉水而得名。
《汉州志》中也曾这样解释道:
“广,大也。言能大汉业也,郡故名广汉。”
空中鸟瞰广汉市。图源:图虫创意
汉高祖刘邦设置广汉郡,
所管辖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甘肃及陕西的一小部分
以及过去的四川温江地区等,
是古四川地区最早设立的三郡之一
(其他两个分别为巴郡和蜀郡)。
西汉地图局部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
广汉郡长期由今天广汉市北部的雒[luò]县所担当。
相传,古蜀国望帝杜宇在此教民务农,灌溉稻田,
使绵雒之地历来被视为蜀地千里沃野的代表。
雒城土地的肥沃与毗邻成都的地理条件,
让其一度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
就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赤壁之战后,
刘备借益州牧刘璋邀请其入蜀的机会,率兵推进蜀地。
尔后,刘备与刘璋在蜀地展开交锋。
刘备大军在雒城遭遇刘璋部将张任顽强抵抗,死伤惨重,
并痛失与诸葛亮齐名的谋士“凤雏”庞统。
广汉市地标雒城门。图源:图虫创意
公元213年,刘备终于擒获了张任,
见张任为人忠诚、善于用兵,刘备决定对其招降。
然而,张任不事二主,严词拒绝了刘备的招降。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将其斩首示众。
攻下雒城后,刘备大军势如破竹,
很快进抵成都城下,逼得刘璋开城投降。
自此,奠定了刘备占据巴蜀以抗曹操之势。
雒城,也因迟滞刘备进军蜀地的步伐而名扬天下。
雒城恢弘亭,现代诗人流沙河曾在此处作《恢弘亭序》。图源:图虫创意
尔后,广汉郡地名建制几经沿革,
至唐代,女皇武则天将这里改称汉州,
辖雒、什邡、绵竹、德阳、金堂五县。
从此,直到清代康熙的一千多年时间里,
雒县始终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故从盛唐开始,
雒县一直是历代文人骚客热捧的天府宝地。
当年,唐代名相房琯因征讨安史之乱兵败被贬汉州。
房琯上任后,革除弊政,废除酷刑,兴修水利,
发展农工,使唐代汉州成为川蜀地区经济发达的州郡。
房湖公园。图源:图虫创意
闲暇之余,房琯便在汉州雒县开凿湖泊,
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房丞相的好朋友——杜甫当然要到汉州走一遭了。
作为“鹅痴”,一代大诗人在房公湖边
写下了名篇《得房公池鹅》。
杜甫还不忘在诗中借“为报笼随王右军”这样的诗句,
将自己比作大书法家王羲之。
房湖公园。图源:图虫创意
一座文化气息浓厚的古城,
其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自然不能仅凭一两句文人墨客留下的名言。
在古代,
祭祀儒家圣人孔子的文庙是大城市的标配。
广汉文庙始建于宋仁宗时期,
原址虽曾毁于战火。
但在清代康熙年间得以重建,
并于嘉庆年间再次增修。
如今的广汉文庙,布局规范、结构谨严、巍峨秀丽、工艺精湛。
广汉文庙棂星门。广汉文庙棂星门高8.8米,面阔14.6米,由六根大石方柱构成,柱脚内外抱石雕刻着形态各异的蹲狮,门额上有棂星门三个烫金大字。图源:图虫创意
自广汉文庙落成之后,
浓厚的向学气息便吸引了当时名扬天下的文豪驻足。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同为四川老乡的大文豪苏轼。
在送当时人称“邓孝子”的邓宗古回家时,
苏轼特地执笔留下“广汉有姜子,孝弟行里闾”的名言。
可见当时,在广汉地区儒家文化的孝悌熏陶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古代广汉的文教盛行,
越来越多的巴蜀人踏上了前往中原寻梦的旅途。
而巴蜀的肥沃膏腴也吸引了众多的中原居民
躲避战乱,前往定居。
广汉字库塔。图源:图虫创意
在这期间,特别是明末清初的几十年,
“湖广填四川”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浪潮。
在这场持续多年的移民热潮中,
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如潮水般涌入广汉。
广汉从康熙初年仅有400户的小城,
一下子激增至雍正初年的245万户。
短短一个甲子,广汉愣是成了清代人口“一线城市”。
航拍广汉市。图源:图虫创意
初来乍到的移民,
联络同姓、重修族谱,在此建立新宗族。
于是,一座座来自不同姓氏的宗祠被建立了起来,
作为宗族间亲朋链接的纽带,
宗祠的兴盛伴随着广汉城市的扩张,不断延续下去。
广汉不仅能在精神上
给予人探索历史文化的无限动力。
其丰富的饮食文化,
更是让身处广汉的人们大快朵颐。
毗邻成都的广汉
也是极具盛名的美食之城。
广汉高铁桥。图源:图虫创意
干锅、缠丝兔、汉州板鸭、
广汉金丝面、鳝鱼鸡蛋卷…
总有一款能满足你挑剔的味蕾。
如果这还不够,三星堆一绝——五香豆腐干也可一试。
正所谓“有川菜的地方就有回锅肉”,
在广汉,连山回锅肉远近驰名。
与四川其他地方不同,广汉的连山回锅肉以大块著称。
将煮好的整块猪肉改刀,一切到底,
肉片成品堪比成人手掌。
其肥而不腻、瘦而不绵、略带辣味、咸中有甜的滋味,
令各路吃货纷纷叫好。
连山回锅肉。图源:图虫创意
经过文化融合的广汉,
也并非只凭借这几道美食,
来证明时间曾在她身边流过。
广汉人在精彩纷呈的美食文化之外,
还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
每年的正月十六,元宵节刚过,
在广汉的两大公园——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中,
游百病、拉保保的传统节日“保保节”如期举行。
正所谓“正月十六游毛病,游了毛病不生病”。
人们祈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百病不生,健康成长。
3.天上飞机飞,地下三星堆
天上飞机飞,地下三星堆。
这句略带诙谐的谚语,
来自于广汉人的日常调侃。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坐落于此。
面对蓝天,蜀地人民富有探索精神。
前有古蜀先民望天兴叹,依靠青铜神树遥想天空。
今有被誉为中国民航事业摇篮的广汉,
培育出千千万万个飞行学子,
带着他们的梦想,翱翔在天边,
俯瞰广汉市的前世今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铜神树枝头立鸟。图源:图虫创意
尽管今天的广汉,
已经不如当初那样有着赫赫声名。
就连古代汉州所辖的德阳县,如今也升格成德阳市,
成为代管广汉的上一级领导部门。
但与其他同水平的县级市相比,
凭借通用航空的尖端以及三星堆文旅带动的优势,
广汉也曾跻身于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今年,三星堆再度上新之际,
广汉市更是明确地将冲刺“全国百强县”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目标。
鸟瞰德阳市。图源:图虫创意
在很多网友看来,
广汉自古以来便与成都有着难分难舍的缘分。
从三国时期开始,广汉郡便隶属益州(益州州治成都),
一直到1983年,四川温江地区被撤销之后,
广汉才脱离成都管辖,由德阳市代管。
成都城西苏坡乡的金沙村,较早前发掘出金沙遗址,
经考古专家研究确定,
金沙遗址为商代晚期古蜀国的王都所在,
与三星堆有着众多相似之处。
如广汉再度回归成都,
则有利于凭借成都文创的实力,
联动金沙及三星堆遗址,
打造独一无二的四川古蜀国文化品牌。
四川成都金沙博物馆藏古蜀国金面具。图源:图虫创意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随着三星堆发掘工作的顺利进展,
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三星堆代表的古蜀文明。
据悉,由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考古院
联合建立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
将于今年5月建成开放,
届时游客可以在此直观感受文物的修复过程,
与三星堆文明更进一步对话。
三星堆凭借神秘的古蜀国文明强势出圈。
作为古蜀国文明的载体,
四川广汉,也将让世界惊叹。
挖掘现场直播画面截图
参考资料
四川省广汉市编纂委员会:《广汉县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萧易、梁思成、刘致平:《影子之城——梁思成与1939-1941的广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广汉篇
创作团队
撰文:大唐梁金吾
图片:图虫创意、摄图网、部分来自网络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