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
时间:2025-03-25访问:6来源:历史铺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译文及注释 译文官职卑微最容易获罪,我被贬谪到济水之滨。执政者正坚持以法办事,圣明之君主原无贬斥之心。村落在黄河浸润的岸边,城镇的上空海云浓深。纵然有回到京城的一天,只怕岁月早已染白了双鬓。注释题注:一作“被出济州”。微官:小官。晋欧阳建《临终诗》:“咨余冲且暗,抱责守微官。”获罪。《尚书·康诰》:“凡民自得罪: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济川:济水。阴:水南为阴。执政:掌握国家大权的人。持法:执法。明君:贤明的君主。照:一作“无”。闾阎:里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河润:指沿河湿润之地;河流沿岸。井邑:城镇。海云深:近海云气浓重。归来:指回到京城。各:一作“多”。年鬓:年龄与鬓发。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2、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赏析 这首诗用曲折委婉的笔法,表现了作者被贬谪的怨愤和归期难测的愁情。 首联“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二句点题,首句写自己官职卑微,动辄得咎,言外之意,执政者为所欲为,怨愤之情已溢于言表。当时的执政者是张说,他和太乐令刘贶的父亲刘知几有矛盾,王维是和刘贶同时遭贬的。 颔联“执政方持法,明君照此心”,写得怨而不怒,表面上为唐玄宗开脱,也说执政者是执法办事,其实是托讽。钟惺说:“持法二字周旋感慨,立言甚妙。”谭元春也说这两句表现得“极忠厚,极不忠厚”,都认为是委婉地点出了唐玄宗是听了张说之言,至有此行。 颈联“闾阎河润上,井邑海云深”作跌宕之气,由眼前的离别悬想济州的风土情况。 尾联“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则又进一步表示自己负罪不轻,正当年少,却远愁年鬓之改,邈无归期,慨叹转深。 全诗充分反映了王维对此次获罪被贬的打击心有余悸,然而又并非完全心灰意冷的心情。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王维开元九年(721年)进士及第,授太乐丞一职,然入仕仅数月就因“黄狮子案”获罪被贬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入仕踌躇满志,但仅数月就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这首诗是王维赴济州前的留别之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00-102 2、杨宇宁.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延安大学本科毕业论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