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时间:2025-04-10访问:0来源:历史铺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山中明月随着客人的光临慢慢升上夜空,主人客人觥筹交错,逸兴不浅。在这明月当空的夜晚,在幽幽竹林之下,谁还会觉得桃花源遥不可及呢?黄莺鸣啼,天色欲晓,宴席将散,心中不免怅然;抬眼望去,一朵白云正环绕于孤峰之上。注释花源:即桃花源。巘:山峰。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页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回赠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的暮春。当时钱起任蓝田县尉,王维任给事中,在蓝田建有别墅。暮春之夜,诗人饮于王维别墅之竹亭,王维作赠别诗《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钱起于是作下此诗赠答。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页 赏析 这是一首回赠诗,表现了诗人对王维亦官亦隐生活的羡慕,从“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中,可以体会诗人的隐退之思。全诗清新幽远,新颖别致,自然浑厚,读之回味无穷。 开头“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两句,一写客人,一写主人。起句实写客人,虚写主人。客人光临,主人自然要出来迎接。“山月”是实写,点题之“春夜”。月随客到,以助主人之兴。自然带出下句“主人兴不浅”:这句实写主人,虚写客人。主人兴不浅,客人自然也不会减半分,可见宾主之欢悦。起句说月随客到,“客”即诗人自己,大有反客为主的味道,显示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无间。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两句中“今宵”承“山月”,四句“谁觉花源远”照应“兴不浅”。春山夜月,幽幽修竹,月光朗照,一片朦胧,寂静安闲,而宾主逸兴不浅,远离尘世杂念,不能不让人想起世外桃源。此中暗含了诗人对主人生活的钦羡向往。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写莺啼将晓,主宾各散,如彼孤云之还绝巘。这里,“还”字点明宴会将散,诗人将还。着一“孤”字,显见诗人别后之失落与孤单。复着“绝”字,语意更甚,更为怅然。全诗清新幽远,读之回味无穷,如品香茗,久尝愈觉其香。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