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6访问:3来源:历史铺
【内容提要】
Novelist Luo Guanzhong/playwriter Luo Guanzhong 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约1280-约1360),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约1397),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水浒》应为罗贯中、施耐庵合著。
【关键词】 小说家罗贯中/杂剧家罗贯中
伟大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在哪?原有山东东原(即东平)、山西太原、江西庐陵、浙江杭州四种说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辨证,江西庐陵说、浙江杭州说已不再有人坚持。罗贯中籍贯东原说、太原说成了《三国演义》研究界双峰并峙的两种意见,谁也说服不了谁。2006年8月,我参加了在山东东平县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阅读了“泰山名人研究室罗贯中课题组”的调查研究报告《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以及其它有关资料,结合对罗贯中原籍“太原”说的论文和资料进行分析,经过长时间思考,方才发现,原来关于罗贯中籍贯研究的误区在于,把小说家罗贯中的籍贯资料和杂剧家罗贯中的籍贯资料混为一谈(按:过去我也曾进入过这一研究误区),于是相互抵牾,彼此矛盾,怎么也不能统一起来。如今我走出这一研究误区,另辟罗贯中籍贯的研究新思路,于是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终于解开了罗贯中籍贯之谜:一个是小说家罗贯中,山东东平人;一个是杂剧家罗贯中,山西太原人。他俩不仅籍贯不同,而且年龄差别很大,小说家罗贯中比杂剧家罗贯中大约年长四十几岁。下面,我据事实说话,说明我的罗贯中籍贯研究的新思路是符合两个罗贯中的实际的。
一、杂剧家罗贯中,其籍贯确为太原
说罗贯中的籍贯是山西太原人,虽然资料仅有一则,但这则资料是过硬的。这一资料见于《录鬼簿续编》(《续编》作者一说为贾仲明,一说为无名氏):“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和罗贯中有“忘年交”的《录鬼簿续编》的作者,对罗贯中的籍贯是不会搞错的。古代人见面、相识后,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对方的郡望。因此,杂剧家罗贯中的籍贯为山西太原是否定不了的。“忘年交”,一般相差二十岁以上,如只相差十来岁,可称“师友之间”。我们已知,《续编》作者在永乐二十年(1422)为八十岁,他生于1343年。假定《续编》的作者和罗贯中结为“忘年交”时为17岁(1360),罗贯中为37岁;“天各一方”约四年,那么,“至正甲辰(1364)复会”时,《续编》作者为21岁,罗贯中为41岁。也就是说,《续编》作者生于1343年,杂剧家罗贯中约生于1323年。“别来又六十余年”,《续编》作者,活到八十岁以后。假如杂剧家罗贯中享年七十五岁,他的生卒年月约为1323-1398。到《续编》杀青时(1422)止,《续编》的作者只提及太原的罗贯中有杂剧《风云会》(即《赵(宋)太祖龙虎风云会》、《连环珠》(即《忠正孝子连环谏》)和《蜚虎子》(即《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假如《三国演义》为山西太原人罗贯中所著,作为与罗贯中“忘年交”的他,是一定要提及这一到永乐二十年(1422)已经有一定名气的名著的。《录鬼簿续编》作者只字不提《三国演义》,恰好从另一角度反证杂剧家的罗贯中并无《三国演义》这一著作。(按:《三国志传》及《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书名,直到明嘉靖以后才出现。)
二、小说家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
我们说小说家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是有确凿的证据的。
第一、明蒋大器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写得很清楚:“若东原(即今东平)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亦庶几乎史。”该序写于明弘治甲寅(1494),而在此以前《三国志通俗演义》已经流行,“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王利器先生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意义〉》上篇(载《社会科学研究》1983年第1期)中说:大多数明刻本《三国》都“认定罗贯中是元东原人”。
第二、简本系统的《水浒传》,现存最为完整的是《水浒志传评林》(1594年),题“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集”。
第三、“明嘉靖间人说《水浒传》的作者,多是施耐庵、罗贯中并提,偏重谓《水浒传》文本出自罗贯中之手,并认为他即为《三国志演义》的作者罗本字贯中。”(袁世硕:《水浒志传评林·前言》,东平县人民政府重印本,2006年6月,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第四、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编辑”;百十四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参订”;万历本《三国志传》署“东原罗贯中道本编次”;《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次”。这都说明,作为小说家的罗贯中,其籍贯应为东原(今东平)无疑。
那么,东原罗贯中其人找到了没有呢?《关于罗贯中原籍东平说的研究和调查》向我们报告说:找到了!据元代延祐五年(1318)状元霍希贤的后代霍树元、霍衍皆介绍,“霍希贤和罗贯中是同时代人,他有位好友叫罗本,就是写《水浒》的罗贯中。”“罗在宿城罗庄住,也是个大家庭。我祖上为了与他相处,即把他的府第(状元府)建在了宿城,府府相邻。”“我们霍状元曾和罗贯中是很好的把兄弟,两人的关系亲如手足。”我们假定霍希贤于1318年中状元时为35岁,生于1283年,罗贯中小他3岁,那么,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年约为1280年,即生于元至元庚辰年左右。如果他活了八十岁,小说家罗贯中的生卒年约为1280-1360年。小说家罗贯中的年龄比杂剧家罗贯中(1323-1397)的年龄大约年长四十多岁,几乎大了两辈。把《录鬼簿续编》中杂剧家罗贯中的资料与小说家罗贯中的资料“合二而一”,必然扞格不入,难以解释两者之间无法调和的矛盾。
罗贯中既已找到,他的生卒年已大致确定,那么1366年(至正二十六年)《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中的罗本(其生年约在1315-1318之间),是另一个罗本,并非东平罗贯中的罗本,不能把这两个罗本混为一谈。
三、罗贯中于元代末年创作的《三国》原本,是《三国志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祖本,这个原本虽然至今尚未找到,但《三国》原本之谜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