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16访问:13来源:历史铺
此外,杀刘封也是刘备、诸葛亮在总结了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抉择。在中国古代,立嗣问题是一个王朝、集团的头等大事,往往关系到国家和集团的兴衰成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在这个问题上有过教训。就三国时期而言,因立嗣而诱发的悲剧就屡有发生。袁绍的覆灭虽主要是由于军事上的失利,但整个袁氏集团最终被赶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之一还是袁绍在临终前的决策,即立幼子为继承人,这样一来导致了袁谭、袁尚同室操戈,从而被曹操分头歼灭。刘表重蹈袁绍之覆辙,遂使荆州落入他人之手。曹操为立嗣之事也曾大伤脑筋,但鉴于袁绍的教训,他最终还是立长子曹丕为继承人,保证了身后政权的稳定;即使如此,也种下了兄弟相残的祸根。被称为聪明之主的孙权,晚年也同样在立哪个儿子为继承人问题上迟疑不决,以致子弟不睦,臣下分部,最终被迫废掉孙和,赐死孙霸,另立年仅八岁的幼子孙亮为太子,这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亡。袁绍、刘表的教训对刘备来说都难以忘却。血的教训,使刘备、诸葛亮认识到了继承人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他们只好作出残忍的抉择;杀掉刘封。作为生逢乱世的政治家,诸葛亮、刘备的选择无疑是有远见的。《刘封传》记载,刘封死后,刘备也曾“为之流涕”,毕竟罪不当死,这样逼死他,未免过于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