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读上博《战国楚竹书(三)》札记数则

时间:2025-05-16访问:0来源:历史铺

一、《周易》简9“又孚  缶”

 

  帛书本作“有復盈缶”。今本作“有孚盈缶”。整理者释为“又(有)孚海缶”,认为“以喻著信立诚,若海若缶,能纳来者,皆与相亲而无偏。”

第三字,或认为与“海”不似,疑从“水”,“企”声,与“盈”音近相通。[1]或认为从“水”从“ ”,有可能是“渴”字的异体,疑读为“竭”,“竭缶”是说缶里无水。[2]

今按,简文第三字似海非海,或表示疑问是很有见地的。我们认为,此字右旁从“妟”,“婴”字从之。如下列“婴”字:[3]

                                                        

王子婴次炉     古陶文     玺汇5350     玺汇2360    信阳楚简2.15    周易简

 

简文 字所从的妟,与上举陶文、古玺、金文所从类似,当为 之分离形。说不定就是从 形,目前所见只不过是上部墨迹脱落所致。同简的“来”字中间就脱去一些墨迹,致使中间竖笔不清。妟,影母元部。婴,影母耕部。读音相近。如《左传·僖公元年经》:“公败邾师于偃。”《公羊传》偃作缨。此字应该隶定为 。 字未见于字书,当为“瀴”字省作。这种省作,已见于望山、信阳、包山等楚墓出土竹简的“缨”字,省从妟作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