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战国策》佚文考辨

时间:2025-05-29访问:11来源:历史铺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定名,成三十三篇,《汉书·艺文志》亦著录如是。然此书至唐时似已有所缺佚,《史记·淮阴侯列传》载蒯通说韩信自立的一大段文字,司马贞《索隐》云:“案:《汉书》及《战国策》皆有此文。”[1]而今本《战国策》无载。至宋初,此书残缺益甚,在政府的藏书和著录中,已见不到它的全本,《崇文总目》云其“篇卷亡缺:第二至第十,三十一至三阙。又有后汉高诱注本二十卷,今缺第一、第五、第十一至二十,止存八卷”[2],至曾巩编校史馆书籍,云“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3]
  然而由于曾巩对如何复完《战国策》三十三篇语焉不详,后人多疑曾本已非刘向三十三篇之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书见引而不见于今本《战国策》的佚文多有发现,宋代姚宏校注《战国策》时,已列出《战国策》六条佚文:

1、司马贞引“马犯谓周君”
2、徐广引“韩兵入西周”
3、李善引“吕不韦言周三十七王”
4、欧阳询引“苏秦谓元戎以铁为矢”
5、《史记正义》“竭石九门本有宫室以居”
6、《春秋后语》“武灵王游大陵梦处女鼓瑟”

 在姚宽书《战国策》后序中,更列出《战国策》佚文多达二十七条。[4]洪迈《容斋四笔》亦言《战国策》为“《韩非子》、《新序》、《说苑》、《韩诗外传》、《高士传》、《史记索隐》、《太平御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诸书所引用者,多今本所无”,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一亦举《太平御览》等所引《战国策》文不见今本。[5]到了清代,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三种》中有《战国策佚文》一卷,但所辑只二十多条。[6]今人诸祖耿撰有《战国策逸文考》,辑出了《战国策》佚文六十六条,约一万二千余字,[7]后来在其《战国策集注汇考》一书后,附有《战国策逸文》,由六十六条增至七十二条;[8]郑良树在诸氏《战国策逸文考》所辑六十五条佚文的基础上,又搜集到四十余条,合诸氏之文,共成一百零八条,二万四千多字,[9]并据此列出可以判断其归属在某一《策》的六十四则佚文,统计它们各在某一《策》里所占的比例,据他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策名

全策文字

亡佚文字

亡佚占百分比

《周策》

6160

150

2.5%

《秦策》

24200

2031

8.4%

《齐策》

19800

582

2.9%

《楚策》

12540

1558

12.4%

《赵策》

22800

976

4.3%

《魏策》

17600

403

2.3%

《韩策》

11300

128

1.1%

《燕策》

14000

521

3.6%

《中山策》

3520

220

6.2%

 按郑氏说来,以今本《战国策》每卷平均约3500字算,上表里亡佚的字数加起来有6569字,则今本《战国策》大致亡佚了两卷之多,再加上那些无法定其归属的佚文的话,亡佚可能已接近三卷。[10]
  郑良树所辑《战国策》佚文到目前为止在数量上最为可观,成为研究《战国策》和战国史较为重要的参考。若按郑氏所辑佚文的数量,今本《战国策》的亡佚不可谓不大。《战国策》真的并非如曾巩所言“三十三篇复完”,而有很大的佚缺吗?郑氏所辑佚文是否全部真是《战国策》中本有的文字?为回答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主要依据郑氏所辑的佚文,对这些佚文作全面的考察。佚文前所用序号不作说明时,均为郑氏所辑108条佚文的序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