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9访问:16来源:历史铺
古籍修复工作者一直被看成是“古籍医生”“古籍美容师”。老化、虫蛀、鼠咬、水渍、霉斑……泛黄残破的古书,经过“医生”的揭、洗、补、衬、裱,就会奇迹般地恢复原貌。因此,古籍修复工作也被称为“拯救艺术”。由于易感染皮肤病和鼻炎,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门“拯救艺术”。近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为62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配备古籍文献除尘修复工作台等设备,“古籍医生”的健康状况有望因此而改善。
近日,有基层古籍修复人员呼吁,在爱护古籍的同时,应该特别关注古籍修复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据了解,在一线修复操作中,人体难免要与藏品直接接触,古籍中常见的霉菌、螨虫常常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书中粉尘还会感染人体的呼吸系统。
记者通过采访获悉,设在国家图书馆的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前不久通过招标引入了一种兼具除尘、防盗、照明等多种功能的古籍文献除尘修复工作台,供第二批62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使用,此举的初衷正是为了保障“古籍医生”的人身安全。“保护古籍,也要保护人”,不仅是修复工作者的呼声,也是今后古籍保护工作中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
霉菌螨虫伤及“古籍医生”
从事古籍修复工作30多年的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专家邱晓刚对专业的除尘设备祈望已久。由于长期接触尘螨,又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抵抗能力逐渐减弱,因接触古籍产生的过敏和感染时有发生。近日,对一本破损多年的旧书进行抢救性修复前,邱晓刚在对全书进行除尘时,又一次感染霉菌。“由于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