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5-29访问:8来源:历史铺
图为盗洞已覆盖(资料图片)
上世纪80年代的考古调查资料显示,秦东陵内埋葬着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帝太后,其中最高级别的亚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由于没有进行过抢救性考古发掘,秦东陵始终笼罩着神秘色彩。
修水渠意外发现秦东陵
“秦东陵是一个偶然机会下发现的。”提起秦东陵,秦东陵文管所所长高海锋顿时来了兴致。他说,1986年春,临潼韩峪油王村民王学良报告当时的(临潼)县文管会,说在范家村北群众修水渠时发现有两条夯土道子。县文管会马秉岐便同王学良进行现场调查,回来后汇报给县领导及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站长程学华。再次经过现场调查之后,由县文管会同省考古所组成调查组,进行勘探。
一个月时间查明两处夯土道子为两座“亚”字型大墓。大墓为东西向,主墓道在东。同时发现以两座大墓为中心,以天然壕沟和人工壕沟作屏障组成一个完整的陵园。陵园南北宽1800米,东西长4000米,总面积72万平方米。在陵园内有深6米,上口宽10米左右成圜底的人工隍壕,另有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三处,建筑遗址四处。
在基本调查清楚一号陵园的基础上,于1986年7月14日在临潼召开了研讨会。有关专家经过对调查资料的论证、分析,结合现场查看和典籍记载,大家一致认为韩峪古大墓就是“秦东陵”,这样秦东陵的名字就正式叫出去了。
陵园面积超24平方公里
其后,又经过半年勘探调查,相继发现二号陵园、三号陵园。二号陵园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也有天然沟道和人工修葺的沟道相通成一完整的防御设施。园内发现“中”字型大墓一座,“甲”字型墓两座(其中一座丘陇之下为两个甲字型大墓),陪葬墓区两处,陪葬坑一处,地面建筑遗址一处。三号陵园范围东西长282米,南北宽183米,由两条天然壕沟和一条人工壕沟组成一长方形的防御设施。人工壕沟上口宽6米,底宽3米。在陵园内有一“中”字型大墓,地面建筑遗址两处。两处陪葬墓区均在陵园之外,未发现陪葬坑。
1988年文物普查时,在一号陵园南直线距离2公里许的马斜村发现30余米长的一段花土道子,后经勘探调查发现为一“亚”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