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历史热”中的冷思考——对话历史学家雷颐

时间:2025-06-15访问:3来源:历史铺

  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历史都开始“热”得烫手了……

 

  自2004年阎崇年在《百家讲坛》历数清朝12个皇帝的身世和死亡之谜后,纪连海、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等人把历史话题讲得热热闹闹,各省电视台也纷纷效仿……

 

  从《康熙王朝》、《汉武大帝》到《大明王朝》、《贞观长歌》,从严格的史料考证到戏说,吸引了从历史学家的专业视角到普通百姓的好奇目光。

 

  有关历史的图书也成为图书市场的“主打菜”:从《万历十五年》、《天朝的崩溃》、《潜规则》、《帝国政界往事》到《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明亡清兴十六年》、柏杨版的《品三国》、“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历史类图书首次开展全面超越虚构类的小说,开始占据图书市场的一片天地。

 

  有人说,这股“历史热”是市场炒作的结果,有人说,这是史学本身发展的幸事。究竟学术界是如何看待目前的这股“历史热”的呢?本报记者请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先生。

 

  “历史热”是一个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