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各代名人对皮日休的历史评价如何?

时间:2025-07-09访问:12来源:历史铺

皮日休是中国历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其成就与贡献早已超越了时代,成为后人研究和评价的对象。历代的名人、学者都对皮日休有着各自独特的评价,这些评价不仅反映了皮日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和影响,也揭示了后人对他的理解与认识。

南宋诗论家严羽:和韵最害人诗,古人酬唱不次韵。此风始盛于元、白、皮、陆,而本朝诸贤乃以此而斗工,遂至往复有八九和者。(《沧浪诗话》)

元代诗人辛文房:日休性冲泊无营,临难不俱······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唐才子传》)

明代文学家陆时雍: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陆龟蒙、皮日休知用实,而不知运实之妙,所以短也。(《诗镜总论》)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七律······皮日休、陆龟蒙驰骛新奇,又一变也。(《诗薮》)

明代诗论家许学夷:①皮、陆律诗实流于恶,而或以为巧,此千古大谬。②予尝以唐律比闺媛:初唐可谓端庄,盛唐足称温惠······皮、陆乃怪恶其丑,见之必唾其面。今好奇之士反以为姣好而慕悦之,此人情之大变,不可以常理推也。(《诗源辩体》)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皮袭美未第前诗,尚朴涩无采。第后游松陵,如太湖诸篇,才笔开横,富有奇艳句矣。律体刻画堆垛,讽之无音,病在下笔时先词后情,无风骨为之干也。(《唐音癸签》卷八)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皮,陆松陵唱和诗奕奕自别,巧心佳句,诚不可掩,如天台、雁岩自不欲与岱、华竞品目。(《唐诗评选》)

清代词人贺裳:①渊明《五柳先生赞》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读《松陵集》仿佛犹存其致。诗不为佳,笔墨之外,自觉高韵可钦,其神明襟度胜耳。吾尤喜其诗序,或数十百言,或数百言,皆疏落有古意。皮、陆并称,吾之景皮,更甚于陆……读其《五贶》诸篇,令人忽忽与之神游。②(日休)集中诗亦多近宋调,吴体尤为可憎。四声、叠韵、离合、回文,俱无意味。(《载酒园诗话又编》)

清代史学家钱大昕: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至皮、陆《松陵集》,则举之不胜举矣。(《十驾斋养新录》)

清代学者余成教:袭美好以“僧”“鹤”为对仗,如《题鲁望屋壁》十首,言鹤者五,及“因分鹤料家赞减,为置僧餐口数添”、“昨夜眠时稀似鹤,今朝餐数减于僧”、“园蔬预遣分僧料,廪粟先教算鹤粮”之类,皆未免词意重复,数见不鲜。与郑都官诗多用“僧”字凡四十余处,韦庄诗好用“马”字,同是一癣。(《石园诗话》)

清代学者胡寿芝:袭美律诗无晚唐薾气……《正乐府》十章,虽不及乐天《新乐府》深透沉痛,而指抉利弊,何让讽谕。时无忌讳,乃得此稗世之作。杂体拟作,亦不减韩、孟。(《东目馆诗见》)

清末民国学者宋育仁:其源出于王绩、王建二家,而祖述汉魏乐府谣谚。寄情疏逸,怀词讽诽,毁华去饰,自有林下风;而显露无余,排比见迹,是鲁望一流,神情又减。(《三唐诗品》)

中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笠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扬忠:①在咸通至天祜时期众多的作家中,才气横溢的皮日休自拔于流俗,矫首高歌,以其忧国忧民的杰出诗文,成为当时的冠冕。②皮日休是我国中世纪文人中少有的思想非常激进的分子。他万分愤恨唐末糜烂的朝政和黑暗的社会,对腐朽势力的总头子昏君暴君尤其咬牙切齿。③皮日休有一套鲜明而系统的文学主张。这些主张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强调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和批判精神。(《刘扬忠学术论文集》)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孙学堂:皮日休极力宣扬“忠孝”观念,而史料却记载他参加了黄巢起义。这颇具讽刺意味的结局,代表了唐末文儒的立身困局,也说明儒家学者在易代之际如果知进而不知退,势必陷入知行背离的尴尬境地。皮日休的古文中既有理性化的明道诉求,又有高度感性化的愤激情绪,二者糅和而不免冲突,形成了《皮子文薮》的独特面貌。(《唐末文儒的身心困局与情理冲突 ——皮日休思想与古文平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