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访问:10来源:历史铺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逸少,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醉士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散文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成年后,他更是游历名山大川,广泛结交文人墨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阅历。
人物生平
唐咸通七年(866年),皮日休入京应进士试不第,退居寿州(今安徽寿县),自编所作诗文集《皮子文薮》。
咸通八年(867年),再应进士试,以榜末及第。
咸通九年(868年)东游,至苏州。
咸通十年(869年),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
咸通年中,皮日休两次上奏书。第一次,要求把《孟子》作为学习科目。大致是说:“我听说圣人的道理,没有超过经书的;次于经书的是史书,次于史书的是诸子文章。诸子文章不离开圣人之道的,是《孟子》。除此而外的各派学者,一定排斥经书史书,是圣人的灾害,文献上大多不记载。请求废除《庄子》《列子》之类的书,而以《孟子》为主。有能贯通它的义理的,经过明经考试进行科举选拔。”第二次,他请求让韩愈在太学里享受祭祀。大致是说:“我听说圣人的主张不过是要求有用。活着时用了,一时可以知道;死后用了,万代相传都可以知道。”又说:“孟子、荀卿,保护辅佐孔子学说,传到文中子王通。文中子的学说太阔大了,能继承他的精华的,大概只有韩愈吧!”
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军下江浙,皮日休为黄巢所得。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
中和三年(883年),曾至同官县。黄巢败亡后,皮日休下落不明。
主要影响
皮日休的诗文多抨击时弊、同情人民疾苦之作,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反映了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
现存皮日休诗文均作于他参加黄巢起义军以前,《忧赋》《河桥赋》《霍山赋》《桃花赋》《九讽》《十原》《鹿门隐书》等,为有所为而作。他的诗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继承白居易新乐府传统,以《正乐府》十首为代表;另一种走韩愈逞奇斗险之路,以在苏州时与陆龟蒙唱和描写吴中山水之作为代表。
皮日休出身寒微,参加过黄巢农民起义,在农民政权下任翰林学士。尽管其现存著作都完成于参加农民起义之前,但由于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了解民众苦难,其作品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他讽刺黑暗现实,同情人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