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各代名人对蔡襄的历史评价如何?

时间:2025-07-09访问:2来源:历史铺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作为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和改革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才华、品德和贡献得到了各代名人的高度赞誉和评价。

欧阳修:谁谓闽远,而多奇产。产非物宝,惟士之贤。嶷嶷蔡公,其人杰然。奋躬当朝,谠言正色。出入左右,弥缝补益(一作“阙”)。间归干闽,有政在人。食不畏蛊,丧不忧贫。疾者有医,学者有师。问谁使然,孰不公思。有高其坟,有拱其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

苏轼:“欧阳文忠公论书云:‘蔡君谟独步当世。’此为至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就其所长而求其所短,大字为小疏也。天资既高,辅以笃学,其独步当世,宜哉!”

黄庭坚:“君谟书如蔡琰《胡笳十八拍》,虽清气顿挫,时有闺房态度。”

米芾:“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多饰名花。”

陈东:“余闻之先生长者。”

赵佶:“蔡君谟包藏法度,停蓄锋锐,宋之鲁公(颜真卿)也。”

王十朋:“公昔自禁从,再来临此邦。河梁一何壮,笔力独能扛。政绩留南纪,祠堂枕大江。山川与人物,令古甲无双。”

陆游:“先生(梅尧臣)当吾宋太平最盛时,官京洛,同时多伟人巨公,而欧阳公之文,蔡君谟之书,与先生之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王淮:“立贤无方,汤之执中也。必曰闽有章子厚、吕惠卿,不有曾公亮、苏颂、蔡襄乎”?

周必大:“仁宗朝蔡忠恵公昌言直道,文章政事,廷臣鲜出其右。”

朱熹:“经纶其学,高明其志,立论中朝,尽心外寄。嗟公之忠兮,三谏有诗,诵公之功兮,万安有碑。楷法草书,独步当世,文章青史,见重外夷。丹荔经其品藻,诸果让其清奇。郑重于欧阳,清纯而粹美,僝功于皇祐,得谥于淳熙。前无贬词,后无异议,芳名不朽,万古受知,英雄不偶,呜呼几希!”

脱脱、阿鲁图等:“蔡襄、王素、余靖,皆昭陵(宋仁宗)贤御史也。襄数论治体,推韩琦、范仲淹之贤。素请罢不急之赏,论仁宗纳二女子为非。靖黜夏竦、王举正为不可用。盖仁宗锐于求治,数君子提纲振纪而扶持之,卒成庆历之治,良有以也。夫襄精于民事,吏不敢欺;靖用兵蛮徼,卒收功名;素在西边多惠政,其尹开封,虽颇厌烦剧,再为渭州,边民老幼,至相率称贺,其惠之在民者,深矣哉。”

陶宗仪:“博古尚气节,工字。学大字,巨数尺,小字如豪发。笔力位置大者,不失结密;小者不失宽绰。至扵科斗、篆籀、正、隶、飞白、行草、章草、颠草,靡不臻妙,而尤长扵行,在前辈中自有一种风味,笔甚劲而姿媚有余。自珍其书,以谓有龙翔凤舞之,执识者不以为过,而复推为本朝第一也。论者以谓真、行、简札、今为第一,正书为第二,大字为第三,草书为第四,其确论欤!”

董其昌:“当学蔡君谟书,欲得字字有法,笔笔用意。”

王夫之:“韩、富、范、马诸公,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能自超出于此术之上。于是石介、苏舜钦之流,矫起于庶僚,而王素、唐介、蔡襄、余靖一唱百和,唯力是视,抑此伸彼,唯胜是求。天子无一定之衡,大臣无久安之计,或信或疑,或起或仆,旋加诸膝,旋坠诸渊,以成波流无定之宇。”

冯班:“宋人蔡君谟书最佳,今人不重,只缘不学古耳。”

林朗如:“其先是而开闽学,为侯官陈襄、陈烈、周希孟、郑穆海滨‘四先生’。则我端明蔡公守福州时,实始尊礼倡率而推荐之,是道学宗工而大有造于吾闽。意公之于闽,其或有先于杨、游之衍,道南之绪者矣。朱子谓范公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又谓欧公知贡举,文章自是变而复古,观蔡公厉名节,振士气,为文章,于范、欧二公何如也。蔡公与范、欧齐名。”

朱轼:“若襄者,盖深厚雄杰之一也。当其在朝,受仁宗顾遇,所言皆当世初务,而人之所不敢言。及退历州郡,诘奸恵良,以富而教。其丰功殊迹施于后代者,历久犹未忘也。岂不伟哉!”

怀荫布、黄任等:“泉自唐以来,席相、常衮倡导于前,蔡襄、王十朋诸贤激扬于后,重以紫阳过化之区,薪传不绝,乡先生遗泽类足以陶淑后辈,海滨邹鲁之称,厥有由也。”

杨渭生:“蔡襄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第一流的书法家。……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为官达三十八年。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学术上多才多艺,著作宏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