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9访问:3来源:历史铺
陆龟蒙,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其古文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刺世
陆龟蒙的散文短小精悍,简洁含蓄,揭露现实,抨击时政。《记稻鼠》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篇文章缘于《诗·魏风·硕鼠》之意发挥而作的,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文章以鼠比喻贪得无厌的剥削者,把批判的笔锋直接指向封建君王。《野庙碑》也是一篇揭露贪官污吏残暴凶狠的重要文章,文章从野庙“无名之土木”无功无德,不应该受人奉祀开题,转而想到现实中的官吏无德无能,却要受人供奉,危害岂不远甚于野庙之神,于是便有了古文《野庙碑》因神及吏、借题发挥的表现方式。把“碑”解释为“悲”,意思是“直悲夫甿竭其力,以奉无名之土木”,即认为瓯、越人这样的淫祀鬼神是可悲的,并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官吏的丑恶嘴脸和剥削本质,大胆抹去统治者头上的神光异彩,有着强烈的抨击效果。
假事
陆龟蒙的文学创作思想深受古文大家韩愈和柳宗元的影响,是古文运动的余绪,尤其是在创作的方法上,受柳宗元的影响很大,喜欢在刺世说理时,不直接把道理讲明,而是把文章的意义藏在寓言式的故事背后或假以比喻的手法,旁敲侧击,影射其人其事,使读者印象更加深刻。这方面的文章比如《蟹志》,文章通过对蟹的生活习性的议论,说为文治学的大道理,整篇文章似乎都在写蟹,但文末却笔锋一转点出主题,全文立意新奇,说理透彻。又如《治家子言》,文章借写“治家子”讲他祖孙三代由做田器而工器而兵器的变化,使“武王闻之,惧,遂包干戈,劝农事(武王听到后,感到很害怕,于是停止了国家的军事战争,大力发展农事。)”以表达作者的和平愿望。此外还有《马当山铭》,陆龟蒙为了凸显马当山的险峻,以太行、吕梁作衬托的背景,并运用夸张的艺术描写其屹立于大江之旁的地势,待蓄势已足,陆龟蒙却笔锋一转,马当山虽险,却不及当世小人的包藏祸心更为险恶。可见,他是借写马当山来揭示其对晚唐末代世风日下之不满。
隐逸
陆龟蒙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关于隐逸的主题,《幽居赋》是陆龟蒙精心结撰的抒情之长篇骈赋,赋写其幽居之景况,整赋巧对偶,多用典,抒发了一种不平之鸣。又如《汉三高士赞》,文章热情赞颂了汉代的三位高士,对于他们终为逸民的人生选择持赞赏的态度,表达了作者的仰慕之情。还有《祀菊赋》,文章虽短,却表现出作者不贪图富贵,以清贫自高的精神,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气度。
影响
晚唐小品文创作的新开拓,对此时骈文体式的变化产生了影响,这主要表现为“箴”、“铭”的小品化和散文赋的发端。“铭”原属骈文,即使在中唐韩、柳那里,也没有受到古文创作的影响。然而到唐末五代,“铭”逐渐有了“小品化”的趋势,这鲜明地体现小品文创作的影响在扩大。“铭”的变革,以陆龟蒙和孙樵为代表。原本骈体四言的“铭”,陆龟蒙和孙樵多是以散文写成,融入对话、衬托、夸张、说理等艺术手法,如《马当山铭》,这篇铭文是典型的杂言体,通篇散体,与那些发议论、重说理的小品文几无二致。此外,他的《卜肆铭》也是如此,《砚铭》是三言体,这说明陆龟蒙对传统“铭”文的改造颇为成功,使其成为一种说理深刻、议论惊警的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