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8访问:9来源:历史铺
明朝汉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观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前言: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当朝太师、英国公府邸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汉王朱高煦的亲信枚青。仁宗皇帝驾崩刚满一年,这位当年夺嫡的关键人物为何突然派人找上自己,张辅不禁心下犯起嘀咕。
早在在靖难之时,汉王和张辅的父亲张玉之间就是同志加战友的关系。张玉战死之后,朱高煦和张辅之间依然革命友谊深厚。但今时不同往日,当年威名赫赫的二郡王朱高煦,已经默默无闻地在山东乐安州蛰伏了近十年。而当年的无名之辈张辅,已经是三公之首的太师,靠着收复安南的功劳获封世袭英国公。
现在枚青突然进京约张辅为内因,汉王未免过于高看他和这位英国公之间的情谊了。张辅当即将枚青关押起来,第二天就将此事汇报给了当朝皇帝。此时山东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及所属府州县及真定等卫告变的奏章如雪片般飞入大内,皇帝下决心讨伐汉王。为了撇清自己,张辅请求率兵两万去乐安州将汉王擒来。不过不想重蹈当年建文帝覆辙的宣德皇帝,还是决意亲征。
命太师、英国公张辅曰:"今朕亲督师,一切机务,卿其相朕。" 辅对曰:"高煦徒怀不臣之心,而素怯懦,且今所拥悉非有谋能战之人。愿假臣二万卒,保为陛下擒之,不足仰烦至尊。" 上曰:"朕任卿一人,足以擒贼。但新即位,小人尚有怀二心者,亦当有以慑服之,朕行决矣。"—《明宣宗实录卷二十》
当年皇太孙朱允炆五月登基,皇叔次年七月起兵。现在朱瞻基去年六月登基,皇叔朱高煦有样学样,在今年八月起兵。都说汉王最像太宗文皇帝,朱高煦连造反也要学个十足。可是汉王当年如此骁勇善战,又将谋反一事谋划多年,为何起兵仅仅一月之间就被迅速平定了呢?
朱棣作为燕王的履历朱棣是明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的时候被册为燕王,封国北平(今北京)。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开国第一武臣、魏国公的长女被册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公元1379年)三月,燕王夫妇带着不到两岁的大胖小子朱高炽启程前往北平。而他的岳父徐达,就在北平等着女婿就藩。
此后徐达只在每年的十月回南京过冬,次年正旦节过后再次返回北平。可以说朱棣的军事才能,是老岳父手把手一点一点带起来的。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二十八日,徐达去世,享年54岁。徐达死后,镇守北平的重任就交到了燕王朱棣一个人的肩上。
及今上开国北平,命达练兵镇守。达于今上为后父,恩遇甚厚。每朝见,愈恭谨谦下,应对举止,不敢毫发失礼。今上每敕谕将士,必以达为训。—《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在边境作乱,31岁燕王朱棣第一次亲率大军出征。为了保证安全,朱元璋为儿子配备了颍国公傅友德作为副手。此次北伐,明军兵锋直指迤都(迤都在元朝名为益图,为大漠南北交通要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达里干嘎南),咬住、乃儿不花等束手就擒。
在此后的岁月中,除了燕王护卫燕山三护卫以外,北平属卫将校也一并受燕王节制。洪武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朱棣所属的燕山三护卫官军两次奉命对两面三刀的朵颜三卫进行讨伐。洪武二十八年,燕山护卫官军再次奉命北上搜捕女真野人,后来的燕军大将张玉也参与了本次军事行动。洪武三十年,朱棣又和三哥晋王一起统兵大举出塞。
自洪武十三年就藩,到建文元年举兵,朱棣在北平城经营近20年。燕王本人接受开国第一名将多年栽培之后,又屡次统帅大军出征,实战经验丰富。燕山三护卫官兵打过北元,打过朵颜三卫,打过辽东女真,其战斗经验之丰富,连普通边军都无法与之相比。而且作为北平明军的最高统帅,当时北平都司各卫所的将领大多曾在燕王麾下效力,朱棣在他们心中的威信极高。
朱高煦作为汉王的履历朱高煦是朱棣次子,生于洪武十三年十二月,可谓生于北平,长于北平。洪武年间被封为高阳王,曾随大哥燕王世子朱高炽一起在南京学习。朱高煦在靖难战争中的功劳虽然被宣德朝史官在《明太宗实录》中大量抹除,但清朝修纂的《明史》还是给了他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
白沟河之战,成祖几为所及,高煦帅精骑数千,直前决战,斩能父子于阵。及成祖东昌之败,张玉战死,成祖只身走,适高煦引师至,击退南军。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成祖屡濒于危而转败为功者,高煦力为多。—《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但是相比其父朱棣,朱高煦有着非常明显的短板。
其一:朱高煦没有接受过军中名将的系统性培养,他在靖难战争中的功劳大多来自于其天生的勇武。而燕军中的大将大都出身中下级武官,他们对朱高煦在战略上的提高是不足的。其二:自从永乐二年重返南京被封为汉王之后,朱高煦再也没有领兵打过仗。二十年的富贵生活,不但令他战场嗅觉退化,也让他和新一代的军中势力缺乏联系。其三:朱棣原本将大宁前卫、济州卫和天策卫作为汉府三护卫,但永乐十四年的时候以"阴蓄异志"的理由,只保留了汉王府青州中护卫。人数既少,也从未经历过实战。其四:北平城方圆广阔,城墙高厚,利于固守。而乐安州弹丸之地,根本无法像北平那样据城坚守。从以上几点来看,汉王和他父亲朱棣相比可谓是先天不足,他的造反之路从一开始便坎坷无比。
外援内援的差距朱棣在建文元年七月起兵之后,龙虎卫千户陈珪、密云卫指挥佥事郑亨、济阳卫指挥佥事徐忠、通州卫指挥佥事房胜、永平卫指挥佥事赵彝、济川卫指挥佥事李彬等纷纷率部投奔燕王。这些人你明知燕王和朝廷之间众寡悬殊,却依然选择义无反顾地跟着朱棣,可见这位燕王殿下在军中的威信。
此后朱棣苦于兵力不足,于建文元年十月孤注一掷,率领精锐主力北上偷袭大宁,意图将弟弟宁王手下的护卫官军收为己有。而官军主将曹国公则乘机围攻北平,就在人心惶惶的时候,燕王妃徐氏和世子朱高炽挺身而出,硬生生地在北平坚守了近一个月,为朱棣回援赢得了金子一般的时间。
而朱高煦在起兵之后,此前跟他约定举城响应的山东都指挥使靳荣、天津卫镇守都督佥事孙胜、山西都指挥张杰、青州左卫指挥史诚、河间卫镇抚温英、德州卫指挥郑兴等人,却无一真正起兵。
朱高煦的亲弟弟,封国在河南彰德府的赵王朱高燧,其原本的常山三护卫也是狠角色。但洪熙元年的时候赵王放弃了两护卫,领着大哥给的十二万石的粮食高高兴兴就藩,汉王环顾四周,没有一位亲王有当年宁王的实力。而汉王的王妃韦氏,和将门虎女的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汉王世子朱瞻坦,显然也无法和他的伯父朱高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