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短灯檠歌

时间:2024-06-30访问:18来源:历史铺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这首诗首句先写长檠,以宾写主,以长檠无用托短檠有用;接四句逐步深入,写短檠可以近床裁衣,寄远怀人;又接六句,写短檠可以提置案前,攻书习文,射策取第;最后以长檠高张,短檠被弃为慨,惊叹世态炎凉。此诗全用比兴,构思巧妙,结制缜密;是立意好,兴趣深,写法奇,一脉贯通的好诗。

  诗中“八尺长檠”(豪华高灯)与二尺短檠”(太学生所用小灯)的对比,诗首尾俱咏此。开首就道“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联系诗“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句,可知“空自长”指富贵人家恣纵淫乐的空虚生活。诗人否定这种生活,“吁嗟世事无不然”!可叹世上苦心追求这种生活的人还有的是。所以诗人觉得有必要对学生来一番剖析,应以“短檠二尺便且光”自豪,傲对“长檠八尺空自长”。自甘淡泊勤奋,而且非仅一时,而是一世。长短灯檠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对比象征。

  中间部分自“黄帘绿幕朱户闭”至“看书到晓哪能眠”共十句,写太学生挑灯苦读彻夜不眠。已是深秋季节,因为路途遥远,家中寄来的冬衣尚未到,只好忍耐这严寒。诗中特写一位“东鲁儒生”,可能是韩愈所赏识的勤奋好学而多才的年轻人,来国子监就读准备应礼部会试。他与短灯檠为伴,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二十岁就已经白了头发。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将短灯移近,又是写又是读,奋战不已。看着这有为的青年,韩愈赞赏同情,又不免有点隐忧,怕青年一旦飞黄腾达便抛弃了艰苦勤奋的好作风。所以末四句便特别提醒青年人:永远别忘了墙角的二尺短灯檠。

  韩愈这个时候已经年逾不惑,已走了人生的大半路程。此次由职方员外郎重调国子博士,乃是降低职位,但他心无怨尤烦躁之情,读此《短灯檠歌》可知。一位忠诚职守的老师、甘为学生照明路途的“短灯檠”的形容跃然纸上。大言之,“短灯檠”精神可说是韩的一种人生志向,非仅为对青年的期望。

长檠(qíng)¹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²。

¹灯檠:古代照明用油灯,上有灯盘,盛油并放置灯芯,下有立柱,叫做灯檠,俗称灯架。²便且光:使用方便而又灯光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¹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¹朱户:红色的大门。古代王侯贵族住宅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所以“朱门”又是贵族邸宅的代称。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¹频挑移近床。

¹搔头:即玉响,古时女子首饰。

太学儒生东鲁¹客,二十辞家来射策²。

¹东鲁:山东。²射策:汉代取士方法之一。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分为甲乙科,应试者任取其中的题目进行解答,按题目的难易及回答结果而分优劣。此指科举考试。

夜书细字缀(zhuì)语言¹,两目眵(chī)²昏头雪白。

¹缀语言:缀,联缀。缀语言,即写文章。²眵:即俗语所谓“眼屎”。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一朝富贵还自恣¹,长檠高张照珠翠²。

¹还自恣:还,立即,马上。自恣,放纵自娱,任情享乐。²珠翠:指美人。珠翠为女子佩带的饰物,所以用之代指美人。

吁(yù)嗟(jiē)¹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¹吁嗟 :叹词,表示感叹。

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长长的灯架长达八尺也没什么用,短的灯架虽然只有二尺长,却使用方便又灯光明亮。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夜晚到来,黄色的窗帘、绿色的帷幕、朱红的大门都已紧闭,秋风冷露进人堂屋,带来阵阵凉气。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少妇为远方的丈夫制衣,泪眼昏暗,不断地用玉簪挑亮灯芯并靠近床前。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她的丈夫是在太学里读书的儒生,二十岁就离开家乡东鲁到京城来应试。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每天读书到深夜,用很小的字来撰写文章,两只眼睛累得昏花,头上也是白发丛生。

此时提携当案前,看书到晓那能眠。

那时候他也举着二尺的灯檠在案前,一直看书到天亮也不睡觉。

一朝富贵还自恣,长檠高张照珠翠。

一旦功名富贵到手,他就恣情享乐,家中灯架高高地架着,照亮了满身珠翠的美人。

吁嗟世事无不然,墙角君看短檠弃。

令人感叹的是人间的事情无不如此,请你看看那丢弃在墙角的短灯檠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