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一人灭一国——唐朝王玄策

时间:2024-06-30访问:16来源:历史铺

  “一人灭一国”听着怎么都不是真的,这个再弱小的国家也不是一个人凭一己之力就能灭国的。但是想要打赢一场灭国之战需要什么基本条件呢?第一需要又一支强大且忠于自己的军队;第二需要有足够的后勤保障;第三需要以为身经百战深谙兵法的统帅。如果没有这三个基本条件,还能打赢一场灭国之战吗?王玄策做到了所以后人说他“一人灭一国”。

  王玄策是什么人呢?王玄策,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官员、外交家,数次出使印度。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散朝大夫。这就是他一生最高的官职了。怎么来看他都不是一个身经百战深谙兵法的武将,最多是看过一些兵法书籍,他之前也没有过任何带兵经验。所以他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官和一个打赢灭国之战的统帅一点也不搭边。

  那这场战争是怎么回事呢?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出使天竺(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分为五部,号称五天竺,即东、西、南、北、中五部。五部天竺又以桓河上游地区的中天竺最为强大,在玄奘西行时,中天竺的国王是戒日王,他是一位佛教史上著名的人物,因为在玄奘西行求法时,受到过戒日王的特别礼遇。王玄策出使天竺时恰逢戒日王驾崩,戒日王死后,中天竺发生内乱,戒日王的部下阿罗那顺发动政变篡位成功。

  然而这个阿罗那顺毫无远见,是个鼠目寸光之辈。他篡位以后不但不对以王玄策为首的大唐使团以礼相待,还因为贪图王玄策使团中各国进贡给大唐的贡品,杀了使团中除了正副使两人以外的所有人。王玄策和蒋师仁被关数日后,趁手背士兵睡觉的空隙逃出生天。这时候如果是一般人的话肯定是回大唐,把这件事上达天听。但是“疯子”王玄策并没有,他跑到大唐的属国泥婆罗国(今尼泊尔)借得七千骑兵,又找到唐太宗的女婿吐蕃国王松赞干布借到一千二百精兵。他自任为总管,蒋师仁为先锋带着这八千余士兵向天竺发起了战争。

  王玄策带领的一千二百吐蕃骑兵都是骑兵中的佼佼者,首战就歼敌两万有余。阿罗那顺连忙派“象军”迎战。“象军”是南亚地区的独特兵种,士兵坐在大象上指挥冲锋、射箭,后面跟着步兵冲锋,类似于今天的坦克。大象横冲直撞,敌人很难招架,看上去威力极大。不过这种“装甲作战”也就欺负欺负周边没见过世面的小国家,王玄策虽然是个没打过仗的文官,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可是涵盖了非常深厚的战争艺术,哪会怕几头大象?王玄策指挥部下使出“火牛阵”,几十头牛带着红光冲向“象军”。动物哪儿有不怕火的,数万“象军”自乱阵脚,士兵被大象踩死无数。阿罗那顺大惊,只好守城不出。

  这时王玄策指挥大军使出云梯、弩车,连续攻城,不仅让手下这些外邦士兵长了见识,也让中天竺的士兵们开了眼。他们哪儿见过如此“高科技”的武器,“连战三日,大破之,斩首三千余,赴水溺死者且万人,阿罗那顺弃城而遁。”中天竺被灭后,阿罗那顺带着少量残兵逃到了东天竺,从东天竺国王尸鸠摩那里搬来救兵,企图反攻。王玄策大怒,挥师东进,一举全歼阿罗那顺残部,活捉阿罗那顺。“余众尽坑杀,远近城邑降五百八十所,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天竺震惧”。由于东天竺援助了阿罗那顺,王玄策准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灭掉东天竺。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连忙送来牛马万头、金银财宝若干,向王玄策谢罪,王玄策这才罢休。

  这场战斗之后,五百八十座城邑臣服,震惊了整个天竺。其余天竺四国以及沿路一些小国也送上宝物进贡。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9年),王玄策押解阿罗那顺及其家眷、属臣归唐,因这份战绩,封为朝散大夫。王玄策一人扬大唐国威,后世有人称赞其为一人灭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