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30访问:21来源:历史铺
后期散曲作家以张可久和乔吉最为活跃,他们的作品也的确能够概括这个时期散曲创作活动的现象。
张可久(1270-1349),字小山, 庆元(今浙江鄞县)人。他做过小吏,不得志,便放浪山水。他专写散曲,特别致力于小令,作品传留到今天的有小令七百五十一首,套数七套,在元代作家中数量可称首屈一指。他的散曲创作专以炼句为工,对仗见巧,失掉散曲的质朴本色。
例如[凭阑人] (《江夜》):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这个小令虽然采取了白描的手法,但是已经接近词的意境。他的套曲《湖上晚归》最为后人激赏:
[南吕一枝花]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据胡床指点银瓶。素娥不嫁伤孤另。想当年小小,问何处卿卿?东坡才调,西子娉婷。
[尾]岩阿禅窟鸣金磬,波底龙官漾水精。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玉漏鸣。
这个套曲运用比拟的手法来钩勒西湖的黄昏景色,一方面大量融铸前人名句,一方面精心雕镂独创俊语,创造出一幅恬静的气氛,表现了一种清劲的风格。
但是,他过分追求文字技巧,,以诗词作法谱曲,脱离了散曲的特有的风格。明代李开先称此曲是“千古绝唱”,正如清代刘熙载说张氏的小令近乎骚雅,“不落俳语”,和许光治说“俪辞追乐府之工,散句撷宋唐之秀”一样,意欲褒扬,反倒恰好说中他的短处。
乔吉(1280-1845), 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人,流寓杭州。他一生撩倒,因而寄情诗酒,思想颓废。这在他的散曲中表现得十分清楚。但是尽管他的作品消极厌世的情绪十分浓厚,仍然不免有些牢骚。如[天香引](《芳草多情》):
妆呆妆林,妆聋妆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荣,也在恁;枯,也在恁。
做为一个专业的散曲作家,他还是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的。与张可久相同,他也以清丽为归,讲究字斟句酌,与张可久不同,他并不刻意求精,而是多少继承了前一时期散曲作家的质朴和大胆。雅俗兼该,以出奇制胜,是他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