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远古三代宗教史之宗教的产生

时间:2024-07-05访问:7来源:历史铺

宗教的产生
  宗教产生于非常遥远的古代,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反映。在人类社会早期,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的需要,必须跟自然界发生着各种关系,只因为他们不理解各种自然现象,自然力便成了人类的压迫者。原始人凭着微弱的思维能力,将看来神秘莫测的支配自己生活的自然力予以人格化,变成超自然的神灵,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认为这种力量能主宰自然和社会。客观现实在人们主观意识的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然而,人类的宗教意识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当大千世界刚出现人类时,并没有宗教的存在,因为人类刚从浑沌的环境中走出来,对周围的一切都是无知的。实际上,那个时候的人类与动物差不多,分不清自然与人的关系。因为那时人类的思维能力极其低下,既不会有幻想,也不可能有宗教信仰,正是这个原因,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没有宗教观念的。随着原始社会实践的发生和发展,原始人开始认为,人除了自身之外,自然界还有一种可以脱离躯体而存在的灵魂,这种灵魂观念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自然力的人格化观念,并认为灵魂可以主宰人类的祸福,这就是蒙昧时代的人们一种狭隘而愚昧的观念。
  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当原始人受到与他们相对立的外界力量的支配时,却不能理解这种力量,只能在这种力量面前感到一种困惑和恐惧,正是这种恐惧产生了神①。为了祈求神的保护,他们就采取一定的形式来祭祀它,以图在想象里并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和支配自然,因此,最原始的宗教便出现了。
  费尔巴哈认为,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和根源。这种感觉首先表现在恐惧的感觉上,这种感觉是由于人对自然界事物和现象的真正本质愚昧无知所产生的。恐惧感是宗教基础之一②。
  ①  沙利?安什林著,杨永等译:《宗教的起源》,三联书店 1964 年版。
  ②  加巴拉耶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科学出版社 1959 年版。
  (一)旧石器时代的宗教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大约在 1 万年前至 60 万年前。地球上的第四纪,是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原始群时代大致处在第四纪的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阶段。
  由于旧石器时代的历史非常漫长,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根据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并结合地质年代,又把旧石器时代分成了早、中、晚三期。在人类体质发展上,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比较广泛地分布在旧大陆,在中国广大的地区内,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些古人类遗骸和旧石器的发现,揭示了中国早期人类社会的大致生活情景。
  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170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一带。蓝田人,在 100 万年至 50—60 万年前,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北京猿人,在 50 万年前,生活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一带。随后,在华北的还有许家窑人、丁村人、大荔人和新洞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阳人,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柳江人、丽江人、资阳人等等,都是比较早的人类祖先。在人类诞生的最初期,即旧石器时代初期阶段,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刚刚开始,其生存的环境极其恶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虽然能制造最原始的工具,但尚未完全脱离动物界,所以生产活动也极为单纯,范围也非常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依赖于自然界。这时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正在开始形成中,人类的认识主要是靠直接的感性认识。
  在人们的意识中,人本身和人以外的自然界还混为一体,因而对一些与人类有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可能产生过多的考虑,不能认识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更不可能抱有什么期望,而是更多的适应于自然。实际上,这时的原始人几乎还过着像动物一样的群居生活。
  前苏联学者阿?尼?格拉德舍夫斯基认为:“当时人们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不可能信仰神,正如任何一种动物不信仰神一样,因为人类那时与其它动物还十分相近”①。实际上,那时人们无形中将自己与动物等同起来,认为自己与飞禽、走兽之类的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不过,这种将人与动物等同起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动物的崇拜,也不具有宗教的意识。所以,宗教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
  ①  阿?尼?格基拉德舍夫斯基:《原始社会史》,第 37 页。
  另外,我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原始遗址里还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小洞里,发现了欧洲早期智人阶段的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从当时人类对骨架处理看,尼安德特人可能萌芽了宗教意识。在一具近似完整的男性尸骨旁,堆放着一些燧石、石英块和野牛、驯鹿的尸骨,表明尼人对同伴的关注和眷恋。说明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可能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意识。
  属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莫斯特文化,也可能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意识。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是尼安德特人,到莫斯特文化时期,又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在莫斯特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埋葬死者并随葬动物骨骼的宗教迹象。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宗教
  属于中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存,目前发现不多,考古界对中石器遗存也尚未达成统一的认识。但是,作为人类发展所经历的不同时期,中石器时代是存在的,这一时期是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这时,人类仍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能制造工具,广泛使用细石器,在捕获物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中国陕西大荔发现的沙苑文化和河南许昌发现的灵井文化以及陕西下川文化等,均属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主要遗物是几何形细石器,有石核、石叶、小型刮削器和压制精致的石镞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突状器。总的看来,细石器有进步特征。由于文化资料比较少,所以在宗教方面仍为有待于开发的处女地。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在距今 2 万年左右,人类的发展进入到晚期智人阶段。这个时期,人类的生存能力有了很大进步,生产力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范围进一步扩大。漫长的生产实践,使人的大脑进一步发达,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并逐渐认识了许多自然现象与人们经济生活和人类生存的联系。于是,人类开始对许多自然现象抱有一些期望和控制的要求。可以说,人类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对许多自身以外的自然现象产生出一种幻想的反映。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不再单纯依赖自然,而是开始改造自然。这时,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原始人留下的足迹,而且他们的文化具有多种风格和特色。大约从这个时候起,人类即将走完旧石器时代漫长、曲折而又艰难的历程,准备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向新时代迈进。
  以山顶洞人为代表的晚期智人,为我们提供了当时生活的信息。山顶洞人制造的工具,已具有较先进的技术,在从事采集经济的同时,学会了捕鱼,知道利用集体的力量围捕大型动物,产生了氏族观念,并且出现了审美的意识,知道制造装饰品来打扮自己。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山顶洞人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意识,他们对死去的氏族成员,不是随地抛弃,而是进行有意识的埋葬。尽管埋葬死者的方法还相当原始,但是已经知道将居室与葬地分开,上室作为居室,下室用于埋葬,给死者随葬装饰品,身上及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显示出较原始的宗教观念。
  这种埋葬习俗,意味着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经产生了原始的宗教信仰。对使用的赤铁矿粉,一般认为是血的象征,“人死血枯,加上同色的物质,希望他(她)们到另外的世界永生”①。这种现象,表达了生者对死者的留恋,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灵魂的概念,这是中国最原始的宗教资料。
  ①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8 年版。
  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同样发现了最原始的宗教萌芽遗迹。
  100 多年前,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运用氏族部落的调查材料,研究了人类从“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的发展过程,把原始社会内部组织的典型形式揭示出来,给研究原始社会意识形态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今天,如果我们把氏族部落因其生产、生活方式所形成的奇特宗教习俗排列起来,那就是一部五彩缤纷的古老的宗教画卷,从中也可以看出原始社会发展的缩影。
  从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当今高度发展的宗教文化,都是从原始社会早期最简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宗教现象,都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原始形态及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世界其他地区尤其欧洲,也有较多的原始宗教遗存,以埋葬习俗而论,与中国山顶洞人的方法非常近似。
  在法国香斯拉特的列蒙丹巨石岩洞穴中,曾发现一具人骨化石,这时的人骨经过了人的有意埋葬,并在遗骨上撒有红色的赤铁矿粉粒。在英国威尔士的巴渭兰洞穴里,发现一具无头盖的男人骨架,在骨架和随葬品上都涂有红色颜料。在西班牙的保梭达杜勒洞穴中,发现一具成年人骨化石和一具青年人骨化石,身旁有赤铁矿粉粒染成的大碛石。在波恩的奥巴加塞尔洞穴里,发现一男一女人骨化石,均染成红色①。
  在摩纳哥的孩儿洞遗址中,发现很多人骨化石,其中在小孩的骨架上撒有赤铁矿粉末。在前苏联伊尔库次克附近的一个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发现一具幼儿骨架,周围撒有红色颜料。在法国基伯龙半岛一个中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一具人骨化石,骨架上撒有赤铁矿粉粒并盖有石板。在西班牙阿赫皮亚山附近的一个中石器时代遗址里,发现 10 余具骨架,骨架上都有赤铁矿粉的痕迹①。
  以上这些材料,不仅年代大约与山顶洞人相当,埋葬习俗也与其一致,反映出了相同的埋葬死者的宗教意识。以红色作为血的象征,这种做法,一方面表达了活人对死人的留恋;另一方面也说明,让死人与活人一样地活着。类似习俗在大洋洲、非洲等地的土著居民中,直到近代还有发现。看来把红色视为血,这种意识曾普遍存在于原始人类中。
  中国的山顶洞人为我们提供的最早的宗教资料清楚表明,早在 18000 年以前,人类已经知道有意识地埋葬死者,并以物随葬,产生了最早的宗教信仰和灵魂崇拜。可以说,这是我们祖先的一项重大发明,谱写了人类宗教史上的第一页。
  在中国晚于山顶洞人遗址的甑皮岩遗址中,也曾发现有关反映宗教意识的资料。甑皮岩遗址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独山西南麓,1973 年发掘,最早年代为距今 9 千年以上。洞穴中共清理出 18 具人骨架,但未见有墓穴和葬具痕迹。人骨多呈垂手、弯腰、屈肢、蹲坐的姿势,有的头骨和盆骨上残存赤铁矿红色粉末,仅有一座墓随葬有两件收割用的蚌刀,可能当时已经产生了最原始的农业②。这也是中国大陆发现的较早的宗教遗迹之一,为认识早期宗教在华南地区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①  《化石人类学》,商务印书馆 1951 年版。
  ①  詹姆士:《史前宗教》,纽约,1957 年版。
  ②  《广西桂林甑皮岩洞穴的试掘》,《考古》1976 年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