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北朝历史人物之崔浩

时间:2024-07-05访问:11来源:历史铺

北朝历史人物之崔浩

军事谋略家崔浩
       崔浩(公元381年~公元450年),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崔浩出身于北方著名大族,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3朝。明元帝时,崔浩任博士祭酒,始参军国大事。由于屡设奇谋,他深得明元帝信任,被任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为军中谋主。太武帝即位,崔浩被任为太常卿,参决军国大计。自此以后,崔浩独居辅弼之重,帮助太武帝运筹帷幄,设划良谋,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大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太武帝进攻大夏时,群臣皆以为难,唯独崔浩力主进兵,亲随太武帝远征并取得成功。
  后北魏进攻柔然时,朝臣又都认为不可轻动,崔浩则坚持立即进兵,并提出了以骑兵奔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具体战略方针。针对朝臣以南朝刘宋会乘虚来攻为由阻挠进攻柔然的议论,崔浩正确分析了南北形势,认为刘宋不会来攻,力劝太武帝讨伐柔然,后来事情一如崔浩所料。神麔三年(公元430年),太武帝谋划消灭大夏残余势力。北魏群臣认为南朝刘宋军正在黄河一线,如乘虚来攻,北魏将会失去东部地区。太武帝犹豫不决,问计于崔浩。崔浩根据刘宋军队的态势,认为其 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一处不过数千,形分势弱。以此观之,……止望固河自守,免死为幸,无北渡意 ①。太武帝采纳崔浩建议,立即进兵,彻底消灭大夏残余势力。事后,太武帝称赞崔浩说: 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答合符契。 ②迁升他为司徒。太武帝讨伐北凉时,大臣李顺、奚斤等人以凉州没有水草为由阻挠。崔浩凭借他丰富的学识,引经据实予以驳斥。太武帝遂立即进兵,一举灭凉。而凉州也正如崔浩所说: 多饶水草。 ③崔浩既具军事谋略,又富学识,因而太武帝命他率大臣高允等人修撰记载北魏历史的《国史》。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崔浩以修《国史》 尽述国事,备而不典 ,暴露拓跋部前期 国恶 的罪名被杀。崔浩 纤■洁白,如美妇人 ,但他富于谋略,屡建奇勋。太武帝曾当众夸赞崔浩说: 此人■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刀,其胸中所怀,乃踰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令至此也。 确实,没有崔浩的运筹帷幄,屡设奇谋,北魏的统一北方便不会如此顺利地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