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中华民国人物史之商震(1888-1978)

时间:2024-07-05访问:10来源:历史铺

商震(1888-1978)         商震(1888-1978):小名大寿,字启予,l888年9月21日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大城县苦水务村。5岁丧父,幼年家贫。l905年考入保定北洋武备速成学堂(后更名为陆军速成学堂)学习,从此步入军界,开始了三十多年的军人生涯。曾任绥远代理都统,河北、山西、河南省主席,平津卫戍总司令,华北第二军团总指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1941年以后,商震主要从事外交活动。曾任缅印马军事考察团团长,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总统府参军长,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中国驻联合国参谋团首任团长,盟国对日管理委员会中国代表兼驻日代表团团长等要职。1943年11月,随蒋介石赴埃及参加由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召开的开罗会议,会议发表了著名的《开罗宣言》。

        1928年商震第一次任河北省主席时,他在北平创办了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中共顺直省委派中共党员谷雄一打入河北军事政治学校,以步兵第三中队区队长的身份在学校中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就陆续发展了王兴纲、王启明、陈锐霆、朱静波、程景明等二十余名共产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这些人在后来的抗日战争中都能奋勇杀敌,有不少人走上领导岗位,有几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如陈锐霆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那时,商震对校内共产党的活动,并非毫无察觉,但他却佯装不知。

        商震在军队中保护过共产党员,使党组织在三十二军中不断发展壮大。在三十二军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玉兴纲,深受商震的器重,逐步提拔为中校副宫,主管人事工作。王利用有利条件,发展了不少爱国官兵加入共产党。在《何梅协定》签字后,王兴纲等在三十二军中积极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反对投降,屡受蒋介石特务的跟踪监视,妄图逮捕王兴纲,均被商震保护下来,使三十二军中的党组织免遭破坏。

        1933年10月,抗日同盟军因受国民党军队和日军的合围夹击,伤亡惨重,被迫解散。商震极力保护抗日同盟军将领方振武、吉鸿昌(中共党员)。在他的斡旋下,何应钦同意保障方、吉的生命安全。随后,商震在顺义县派亲信参谋处长王家本和特务连长沙金章,负责方振武、吉鸿昌押解北平。车行至荒野山郊,押解人故意疏于防范,方、吉分别以不同借口趁机逃脱。而王、沙二人只向天打了一排子弹的空枪,就回去复命了。商震即向何应钦‘请罪‘,并说己处罚了王、沙二人云云。

        1936年2月,中国共产党组织了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锋队,从陕北东渡黄河,准备开赴河北抗日前线,发表了《东征宣言》。蒋介石命商震率三十二军入晋剿共。商震对南京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满,不愿将实力消耗在对红军作战上。他连夜乘车到南京,面向蒋介石申述自己当年脱离阎锡山之羁绊,并借口与阎不睦,无法合作,拒绝从命。

        1940年,商震调往湖南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宫,长官部人员均系蒋介石摘系。这时候,王兴纲的共产党员身份暴露,实在不能工作下去了,本人写了个辞呈。商震心里清楚,今非昔比,只好批准,在呈签上批了一个比拳头还大的‘准‘字,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和痛心。不久,跟随商震多年的中将周思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毅然奔赴延安。商震听说后说:‘人各有志,走就走吧。‘

        周恩来在重庆,通过王兴纲向商震要求代为寻觅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孙炳文与老革命家任锐所生的儿子任名世的下落。商震明知特务监视,但他得知是周恩来委托之事时,仍然冒着危险转托宋肯堂,辗转找到了任名世,并使之安抵延安。王兴纲到重庆从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仍以商震为依托。后又为了王兴纲的安全,派人护送他离开重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