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人物史之张振武(1877-1912)
时间:2024-07-05访问:7来源:历史铺
张振武(1877-1912)
张振武(1877—1912),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竹山县茅塔镇人。自幼思维敏捷,忌受拘束,性情暴躁,爱打抱不平。1884年后,先后师从闻六贡爷、沈廷楷、韩孝坚等名士。1900年,游学武汉考入省师范学校,受业师时象晋熏陶,进步思想开始萌发。因深感民族危机日亟,遂变卖部分家产于1904年私费东渡日本人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法律。1905年加入同盟会,寻求救国拯民之路。1907年毕业归国任教于武昌黄鹤楼街小学。因宣传反清革命,几遭鄂督陈夔龙逮捕。陈离鄂后,张复倡体育会及公立学堂,以联络反清人士。
1909年,加入共进会助孙武建立共进会鄂省总部,任理财部长,并变卖家产以充革命经费。为防不测,以一子寄崇阳鲁姓家,嘱托“果事败垂成,当令此子继我后而竟我志也”。武昌起义前夕,汉口宝善里机关和武昌小朝街指挥部相继被破坏,孙武负伤入院,蒋翔武出走,彭、刘、杨三人被害。张于危难之中联络各方,不失时机发难。湖北军政府成立,众拥黎元洪任都督,张被推任军务部副部长主持军务,虚部长位以待孙武。张司职半月余,部署有序。孙武出院视事不久,汉阳告急,张率军务部部内人员驰援,越壕时险些落水溺死c及汉阳失守,张力排弃武昌之议,以佩刀砍地,大声疾呼:“有敢言退出武昌者斩!”厂会后,张策马巡视,沿途高呼:“汉阳不守,乃我战略撤退,武昌万无一失”,以安民心。当日闻黎仍拟出走,即闯入督署,当面斥责后令甘绩熙等督守,并鼎力协助湖北军政府总监察刘公布防武昌城守。
1911年11月南北议和,黎元洪投靠袁世凯,嫉张之得军心,暗结孙武合力排挤之。时南方各省北伐呼声高涨,黎令张携现款40万元赴沪购买军事装备。抵沪后,除采购军械外,广事交游,并与随员军务部参议方维等谋划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1912年1月,孙武等一批失意军人在上海发起组织“民社”本部,以卢梭《民约论》为宗旨,将张拉人其中,推黎元洪为首领,反对共进会。张旋返湖北,分别在武昌与汉口设立“民社”支部,后因该组织异变,兼与孙武关系不和而未过问社务。张在武昌与方维将编余军官组成“将校团”,方任团长。并设男女中学各一所,创办《震旦民报》以壮声威。黎元洪对张的言行如芒刺在背,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虑在武昌激成事变,乃密请袁世凯授张为总统府顾问,调其进京,张拒之不受。后袁应黎元洪之请拟任张为蒙古调查员,张入京后提出去蒙多项要求不成后复回武昌。时孙武已去北京,黎又以调合张、孙关系为由,请刘成禺、郑万瞻劝张北上。张乃偕方维等武昌将领10余人人京,而黎元洪复秘电袁世凯,谓张“蛊惑军心,勾结土匪,破坏共和,图谋不轨,方维同恶相及,请均在京正法”。张等进京后,寓金台旅馆,袁佯示优礼,派专人招待,宴饮无虚日。1912年8月15日夜,张在六国饭店答谢京中显要,宴毕回寓,至前门“振武檄文”牌楼下,为袁之军政执法处拘捕,方维等亦同时在金台旅馆被捕。16日凌晨,鄂籍议员刘成禺、张伯烈、时功玖以及哈汉章、孙武等人闻讯赶往营救,张、方二人已于1时左右未经审讯被害于玉皇庙前。
次日,袁世凯在金台旅馆门前张贴布告,除照录黎请求处理张的原电外,并准照上将例赐恤。张、方之死,全国震惊,舆论哗然,参议员提出弹劾,黄兴及各界人士纷纷函电质问。袁诿之于黎,黎不得已多次通电申辩。8月27日,张的灵柩由京抵汉,数千人迎于扛岸,厝于武昌抱冰堂。次日黎元洪亲往祭奠,送挽联曰:“为国家缔造艰难,功首罪魁,后世自有定论;幸天地鉴临上下,私情公谊,此心不负故人。”并致赙仪2000元。张之灵柩归葬于竹山观音沟木鱼山下。
1970年,竹山县为缅怀先烈,将其坟墓修茸一新,辛亥老人喻育之为其题写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