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人物史之沈鸿烈(1882-1970)
时间:2024-07-05访问:10来源:历史铺
沈鸿烈(1882-1970)
沈鸿烈(1882-1970):字成章,湖北天门人。自幼勤奋好学,18岁时考中秀才。1905年东渡扶桑,入日本海军学校学习。1911年毕业,回国后加入民国政府海军。由海军“楚观”舰候补员起步,先后担任国民政府参谋部海军局科员,黑吉江防舰队参谋、参谋长,尔后参与创建东北海军,官至东北海军副总司令、代总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东北海军虽然安全撤至青岛等地,但却丧失了财政来源,军费开支遇到极大困难,官兵军心动摇。沈鸿烈巧妙设计,通过“崂山事变”不仅独揽了东北海军的大权,而且迫使当时任青岛市市长的胡若愚辞职。张学良为安定东北海军的军心,解决军费问题,遂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代理市长。“崂山事变”也使蒋介石认识到东北海军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从安定青岛局势,用东北海军制衡地方军阀、山东省省主席韩复榘的势力考虑,蒋介石决定任命沈鸿烈为青岛市市长。1932年1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发布任职命令。
但是“崂山事变”也加剧了东北海军内部的派系斗争,导致了1933年6月东北海军三大主力舰“海圻”、“海琛’、“肇和”南下,投奔广东军阀,从而使东北海军实力大减,处于分崩离析之中。沈鸿烈也因此丧失了强有力的军事后盾。事件发生后,沈鸿烈即向中央政府提出辞去东北海军总司令和青岛市市长职务。蒋介石早已有心将东北海军并入中央海军,故同意沈鸿烈辞去东北海军总司令职务,但考虑到他仍是青岛市市长的合适人选,乃挽留。青岛市各界人士也纷纷要求其继续留任。这样,沈鸿烈结束了军旅生涯,成为专任青岛市市长的文职官员,直到1937年12月,期间对崂山开发多有建树。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崂山开发的步伐中止了。沈鸿烈带着遗憾惜别崂山,撤离了青岛。1949年去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湾台中市,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