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朝人物史之顾太清(1799-1877)

时间:2024-07-05访问:8来源:历史铺

清朝 顾太清(1799-1877)         在清代词坛上,满族女词人顾太清,是和“国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齐美的词家。她的诗集《天游阁集》和词集《东海渔歌》在请代词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很高评价。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将顾太清和纳兰性德并列,得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的结论。徐德培在为《东海渔歌》所作的题词(代序)《绮罗香》可以说是以韵文形式对她的词做出的评价:饮水开场,樵风结局,占尽圣朝词史。一笛渔歌,宛似中峰突起。记当年,马上铜琶,挥葱玉,声凄雁水。甚稿掂,都属银潢,易安而后此居士。遗编零落何处?差幸浦珠津剑,合成双美。妙笔锼冰,想象皓衣朱邸。只海棠,旧馆云迷。料万树,燕支香萎。最难忘,一握秋纨,匆匆交失臂。认为她是李清照第二。可见,一些学者所说的清代女词人中“当推顾太清为首”的说法是完全有道理的。

        顾太清(1799——1877),满周镶蓝旗人。原本姓西林觉罗,原名是西林春,字梅仙(又字子春),号太清,常自署太清春,晚年自号太清老人椿。她是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子、甘肃巡抚鄂昌的孙女,父亲是鄂实峰。鄂昌的门生胡中藻所著的《坚磨生诗抄》获所谓“悖逆讥讽”罪名被投入监狱。鄂昌平日常和胡中藻唱和所以受牵连,被没收家产,最后赐死。从此以后,鄂家变成了罪人,西林春自然也变成了罪人后代。鄂昌死后,家道中落,鄂实峰娶香山富察氏之女,因此全家迁居北京西山一带。富察氏生下一子二女,长女就是西林春。

        西林春之所以改姓为顾,这就牵扯到“幻园居士”奕绘了。奕绘字子章,号幻园居士。他是清高宗乾隆皇帝的曾孙,祖父是乾隆十分钟爱的皇五子荣纯亲王永琪,父亲是荣恪郡王绵亿,多才多艺,是宗室中著名的诗人。西林春家当时在西山健锐营,距离奕绘所居的府邸不远,况且西林春又是奕绘祖母(荣纯亲王福晋西林觉罗氏)的内侄孙女(永琪福晋西林觉罗氏是鄂尔泰之子鄂弼的女儿),两家有经常往来的机会,西林春和奕绘也得以时常接触。他们在一起互相唱和,彼此爱慕,颇像《红楼梦》中宝玉和湘云的关系。时间长了,二人产生了爱情,渴望结为夫妻长相厮守。但是西林春是罪家的后代,照例是不允许嫁入宗室的。于是西林春只有改姓了。当时荣王府有个护卫名顾文星,奕绘求他把西林春改为顾姓,冠之以顾文星之女的名义,顾文星怕惹祸上身,不敢答应。顾文星去世后,其子顾椿龄接任荣王府二等侍卫,他答应了奕绘的请求。这样,西林春变成了顾太清,奕绘以顾太清为顾文星之女的名义呈报宗人府,顾太清得以成为他唯一的侧室夫人。奕绘的正妻去世后,没有再续娶,所以顾太清成了他实际上的妻室。

        二人结合以后,生活美满,生儿育女,感情非常和谐,这大大影响和推动了顾太清的文学创作。据说,奕绘改号“太素道人”,是出于与“太清”为偶的目的;而顾太清词集名《东海渔歌》,是出于配合奕绘词集《南谷樵唱》而命名的。一为太素,一为太清;一为东海,一为南谷;一为渔歌,一为樵唱。真可谓两心相印,心有灵犀了。据说夫妻俩还联骑(并马而行)去京西一带游览名胜。每逢此时,顾太清“作内家装,于马上拨铁琵琶,手白如玉,见者咸谓王嫱重生”(《栖霞阁野乘》)。真是风光幸福极了。

        然而好景不长,奕绘年仅40岁就去世,其正室夫人的儿子载钧不容太清,太清只好带着儿女搬出贝勒府,因为无处可去,她卖了金钗买下一所房屋居住。太清此时曾写《仙人已化云间鹤》诗悼念丈夫,序中写:“七月七日先夫子弃世,十月二十八日奉堂上命,携钊、初两儿,叔文、以文两女,移居邸外,无所栖迟,卖金凤钗,购得住宅一区,赋诗以记之。”

        风水轮流转。20年后,载钧病死,没有子嗣,贝勒府把太清的孙子溥楣过继为嗣,以继承家业。这样,太清又得以搬回贝勒府,颐养天年。光绪年间以高寿而善终。葬于南谷奕绘之侧。

        值得一提的是,太清晚年还自署“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其文采见识,非同凡响。

        小说写宝玉离家出走,贾政四出寻找,后在毗陵驿将其从一僧一道手中领回,即一改往日倚红偎翠之习,入为翰林,进了衙门当差。不久,与宝钗生有一子。第十回写当了父亲的宝玉尽享天伦之乐,他喜欢“抱着芝哥站在栏杆前看牡丹”,还把那块通灵玉挂在儿子身上辟邪。但他本性终究难改,儿女私情依旧,小说让宝玉在林黛玉20岁冥寿时前去潇湘馆祭奠,二人在梦中相见,梦醒后方知此番生死之恋如镜月水花之不可及,不禁怅然。此书又写贾政为“最能容人容物之长者”,他痛恨官场营私而鱼肉百姓,为此自奉清廉,由吏部尚书到相国,最后年迈告退。小说对贾府怡红园生活如看灯、赏花、填词、猜谜、品茗、饮酒、听戏、奏笛等的描写,无一不惟妙惟肖,反映出燕京的民俗风味。在写到的诗社活动中,不少诗作都可在顾氏的《天游阁集》中找到。小说的语言纯熟精炼,当时与顾有着30年交往的江南著名作家沈湘佩在续书未完时,即取去阅读,对小说十分赞赏,曾嘱早日写成,并提前写了序言。小说一改其他继书大团圆滥俗模式,以一梦为了结,构思新颖。光绪三年(1877),此书与文康《儿女英雄传》先后由北京隆福寺一书坊印行出版,成为众多《红楼梦》续书中较受欢迎的一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