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清朝人物史之允祥(1686-1729)

时间:2024-07-05访问:7来源:历史铺

允祥(1686-1729)         允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1686年2月22日),卒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他是康熙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张佳氏所生。

        允祥和其他皇子一样,自幼受者严格的教育,侍行其父于宫廷内外,经常参加祭陵,出巡等活动。特别是在康熙六次南巡中,他参加了四次,是皇子中最多的。这对他来说显然是一种殊荣。允祥“精于骑射,发必命中”。有一次出巡狩猎,见一只猛虎突出林间,他“神色不动,手利刃刺之,见者服其神勇”。他还善于书法,诗文,对水利工程也颇为谙练,曾多次随康熙巡视永定河。他的治政才能在青年时代就已显露出来。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他被封为贝子,十月又晋为固山贝子。

        允祥从小与其兄胤禛要好,亲密无间。康熙后期,他同胤禛结为一党,积极参加储位之争。皇太子允礽被废黜以后,康熙一怒之下,大抓争储皇子。允祥也遭到圈禁。他可能为救胤禛,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因而是胤禛能很快开释,本人却被长久监禁,直到六十一年(1722年)正月才被放出。允祥的这种悌道赤诚,使雍正感激涕零。所以,雍正即位后,允祥也迎来了飞黄腾达的机会。他先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四大臣之一,不久又擢为和硕怡亲王。

        当时,朝廷财政混乱,经济出现衰退的趋势。雍正为振兴经济,首先整顿财政。他把这个带有战略意义的任务交给了允祥,命允祥总理户部三库事务,掌握了清朝的财政大权。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朝廷设立会考府,由允祥等主持其事务,“专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销钱粮”。四月,雍正有名他总理户部事务,从此,他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清廷的财政经济大业上。经过他一番苦心经理,“稽核精密,出纳有经,径窦为之肃清,府库岁有余羡,国用益饶”。为表彰他的这一伟绩,雍正令分给他的庄田,财务等项具与诚亲王允祉相等,并赏银二十三万两,支领官物六年。但允祥奏辞不受,经勉谕再三,最后只接受赏银十三万两。对于他的这种谦逊和廉洁作风,雍正褒扬不已,认为它是诸王大臣和后世子孙的楷模。

        允祥勤勤恳恳尽职,不露声色,且多有建树。他承担的政务非常繁忙,除负责财政之外,还要代表雍正传达谕旨,举荐官员,处理军务,管理汉侍卫,都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军,诸皇子事务和督造雍正陵寝等。“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怡亲)王一人经划料理”,成为雍正的得力助手。他善于用人,也善于识人。年轻的皇十七子允礼曾一度参加允禩党,被雍正所唾弃,罚守景陵。但允祥认为允礼“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竭力向雍正推荐。雍正采纳了他的意见,晋封允礼为果郡王。这既分化了允禩的势力,又增加一位得力助手。此外他还举荐了具有施政才能的李卫等人。所以,雍正称他“为国荐贤之处甚多”。

        二年(1724年)二月,允详条奏户部三库事宜,提出革除“加平”,“加色”之弊,增设三库主事,库大使等官员。三年(1725年)二月,雍正守丧三年期满,命议叙诸有功之臣,允祥被“从优议叙”。三月,允祥奏请酌减历史遗留已久的江苏,浙江和江西三省的浮粮问题,得到雍正的支持,“命岁减江南正额,江苏三十万两,松江十五万两,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亦次第减除,通计岁减六十一万辆有余,直省正供递行减免者,亦数百万。”。

        由于京畿地区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旱涝无泄之备”,同年十二月,允祥奉命总理治理水利营田事务。他率领官民,“修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复躬亲巡视,往复辙经旬月,栉风沐雨,寒暑靡间”。此时,雍正又派他前往江南,治理黄淮水患。京畿水利工程尚未竣工,而江南水利又“所关甚重,不可稽缓”,于是,他“按图指授,穷源竟委,因势利导。工以有成,东南数十州县,河流舒畅,获灌溉之利”。这段记载难免有浮夸之嫌,但允祥谙练河工则是事实。

        四年(1726年)七月。允祥所有到的恩宠达到巅峰。雍正对他的品德和功绩概括成八个字,即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并对这八个字一一做出解释:允祥的忠是“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处处妥贴,能代朕劳,不烦朕心“。敬是“小心兢业,无纤毫怠忽”。诚是“精白一心,无欺无伪”。直是“直言无隐,表里如一”。勤是“勉奉公,夙夜匪懈”。慎是“一举未尝放逸,一语未尝宣漏”。廉是“清洁之操,一尘不染”。明是“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并把这八个字亲自书写成大匾赐给允祥。这种做法是异乎寻常的,这种荣誉也是不多见的。

        允祥颇通法律。他曾经受办理过数十起大案,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看到每个大案都牵涉到很多人,因而办案时非常慎重,“平心研究,以至诚感格愚顽,以情理折服虚诞,不待加刑而人自吐实,一归平允”。他在审犯人时,反对逼供,认为“听讼之道,求诸词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情者。为大狡猾狯,不得已而施之敲搒。若用重刑,锻炼成狱,三木之下,何求不得?”雍正对此独到见解深为叹服,“明天下直省有司刻木榜置堂署,时时省览焉”。

        由于清朝的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六年(1728年)五月,雍正发布上谕,表彰允祥在整顿国家财政方面做出的贡献。说他“涤弊清源,劳绩茂著”。七年(1729年),雍正为派兵西征做准备,在南苑举行盛大的军事检阅,而这次阅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就是允祥。六月,大举西征葛尔丹策零的军事行动开始时,允祥被任命为军机大臣,负责办理军需与军务。十一月,允祥开始患病,但照样处理朝廷日常事务。八年(1730年)三月,鉴于他的病情加重,雍正令他静养调摄,把治理水利营田工程转交给大学士朱轼办理,户部三库事务则令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暂理。

        允祥所居住的交晖园同圆明园靠近。为避免雍正来园看望,给雍正带来忧伤,他假称“交晖园乃起病之所,暂且移避,遂养疾于西山”。病危时,他就身后事一一嘱咐:殡殓“只用常服,一切金玉珠宝之属,概不可用”。他亲自画出坟茔图样,并告诫王妃及诸子说:“茔地之制,悉照会典所载亲王之礼行,毋得稍有逾越,如或稍过,则汝等违我之治命矣!”

        允祥死后,雍正悲恸不已,辍朝三日,亲临祭奠,素服一月,一月之内,“一切宴会,具不必行”。他谕令内阁,丧事礼仪,“应在常例之外”。他不惜违背死者遗言,在河北涞水县越制建造了“享堂七间,享堂之外中间三间,内围墙一百丈,中门之内建焚帛亭,祭器亭,中门之外建神厨五间,神库三间,东西厢及宰牲房各三间,碑亭一座,其外围大门三间,周围墙二百九十丈,大门外设奉祠房二十间,再加石桥二,石牌坊一,擎天柱二,神道碑一”的宏大陵墓。

        允祥被赐谥“贤”,但为表彰他的“嘉谟懿行”,雍正“滴泪研硃”,亲自书写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字加在“贤”字之前,并恢复其名为胤祥,以示同其他兄弟相区别。命配享太庙,“于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十一年(1733年)立碑,碑文由雍正亲自撰写,洋洋千余言,系统地叙述了允祥一生的功绩。所有这些,在当时诸王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

        允祥的嫡福晋兆佳氏,是吏部尚书马尔汉之女。允祥有五个儿子,弘昌封贝子,弘皎封宁郡王,弘晓袭封怡亲王。子以父荣。允祥的后代子孙均官爵显赫,引人注目。

        ————

        康熙二十五年(1686)

        十月初一日生(阳历11月16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

        康熙三十七年(1698)

        从玄烨谒陵,自此出游皆从。

        康熙末年

        诸皇子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允祥从不参与其间。

        康熙六十一年(1722)

        玄烨去世,胤禛即皇帝位,封其为怡亲王,并命其总理户部三库,自此即全力辅佐风根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十一月:康熙帝不豫,还驻畅春园。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内发丧。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谓雍正帝。遗诏真伪,引发继位之谜。以贝勒胤禩、皇十三子胤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召抚远大将军胤禵回京奔丧。诚亲王允祉上疏,援例陈请将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

        十二月: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宜太妃称病坐四人软榻见雍正帝而受训斥。始授太监官级,定五品总管一人,五品太监三人,六品太监二人。更定历代帝王庙祀典,诏《古今图书集成》一书尚为竣事,宜速举渊通之士编辑成书。

        雍正元年(1723)

        赐增护卫,四月命其总理户部事,请减江南赋税浮粮,苏州岁30万两,松江l5万两,又减浙江之嘉兴、湖州、江西之南昌之浮粮,每岁通计减6l万两。

        “設六品庫掌一人、奏准造辧処立庫増設六品庫掌三人、八品催総九人、筆帖式八人。”和碩怡親王、交理総理事務“軍務機宜度支出納與修水利督領禁軍凡宮内府中、巨細皆王一人経尽料理。”

        正月初九日:怡親王交红玻璃烧珐琅油娄式鼻烟壶一件。

        二月十三日:怡親王交定磁小瓶一件(乌木座),嘉窑小扁磁盒一件,官窑花瓶一件,竹节式磁壶一件,定磁炉一件。王谕:俱著唐英照样画样。遵此。《玉作,牙作》

        二月十四日:怡親王交假官窑磁瓶一件。王谕:交唐英画样。遵此。《玉作,牙作》

        二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交珐琅红磁锺大小十六件,奉怡親王谕:著暂且放著。尊此。《珐琅作》

        十一月二十六日:六品官阿蓝泰来说,为慈宁宫画画人等散懒滑随事,启怡親王。奉王谕:著沈瑜,照唐英例,每日稽查伊等,如有不来者即行启我知道。《记事杂录》

        雍正二年(1724)

        因功增亲军。

        二月初四日:怡親王交填白酒杯五件、内二件有暗龍、奉旨此盃焼琺瑯、欽此、於二月二十三日焼破二件、総管太監啓知怡親王。奉王諭:其餘三件爾等小心焼造。遵此、於五月十八日做得白瓷琺瑯酒杯三件、怡親王呈進。《珐琅作》

        十二月初五日:怡親王交磁胎烧金珐琅有靶盖碗六件。《木作》

        雍正三年

        因其总理户部事务谨慎忠诚,复加封郡王,任其在诸子中指封,并加俸银万两。是年,京畿被水,十二月命其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

        三年(1725),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將直隸分作四區,區設專官,負責疏浚河渠,築堤置閘,區分疆畝,經劃溝騰,千里之內,沮洳汙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092;塞,因其倡導興修,數十州縣,河流暢通,幾千頃良田,悉獲灌溉之利。因官吏徵求、苛索,兩淮鹽政一直不振,自總理戶部,便力加整飾,取消一切浮費,由此商力日蘇,鹽務漸見起色。《愛新覺羅家族全書》

        正月二十日:郎中保徳交定窰甜瓜壷一件,奉怡親王諭:俟我来時再説。遵此。於二十二日,海望将此壷交琺瑯作催総張自成持去,着倣此壷様做木様。記此。

        九月十三日:員外郎海望,啓怡親王:八月内做磁器匠人倶送回江西,惟畫磁器人宋三吉,情愿在里辺効力当差,我等着在琺瑯処画琺瑯活計、試手芸甚好。奉王諭:尓等即着宋三吉在琺瑯処行走、以後伺我得閑之時、将宋三吉帯来見我。如其果然手芸精工、行走勤慎、不独此処給他銭糧食用、并行文該地方給他養家銀両。記此。

        雍正四年(1726)

        疏言兴修、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畮,经画沟塍,分直隶诸河为四局。

        正月初二日:郎中保德,员外郎海望奉怡親王谕:著员外郎沈瑜管理造办挛瘛W翊恕!都鞘侣肌?br/>

        十一月初三日:怡親王交,,,,。五彩蟠桃宫碗(苏富比1988口径:14厘米)十四件,,,,,珐琅炉瓶盖合一分,,,,,。奉旨:收拾妥当,赏琉球国。欽此。《记事录》

        雍正五年(1727)

        特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

        八月三十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郎中海望為造辧処無写篆字的人、啓怡親王今有写宋字人徐同正会写篆字,人亦老実,欲給徐同正工食食用,今其在造辧処効力行走等語。奉王諭:尓等酌量料理。遵此.本日郎中海望、員外郎沈瑜,同議得毎月給徐同正工食銀五両。記此。

        雍正六年(1728)

        正月初九日:应招募匠艺人十三名。内务府员外郎沈瑜,唐英启怡親王,拟定每月所食钱粮银一两,再月米折银一两,每月每人共给银二两,用造办处银两发给。怡親王谕:准行。《记事杂录》

        正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启称:造办处承造活计领取银两等事,关系甚重,祈加派官员画押办事。怡親王谕:著员外郎唐英画押办事。《记事杂录》

        二月二十二日:栢唐阿宋七格等奉怡親王諭:著焼煉琺瑯、遵此。

        於本日員外郎沈瑜,唐英:説此系怡親王著試焼琺瑯料所用銭糧物料、叧記一档,以待試煉完時,再行啓明入档。本日送交柏唐阿宋七格。

        三月十九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著传催总刘三九领催白老格带好手艺铜匠等,各带小式家伙,画珐琅人谭荣好手艺家内大器匠一名,带铜叶珐琅材料赴圓名園来。遵此。《杂录》

        七月初九日:怡親王交年希尭送来吹釉煉琺瑯人胡大有一名。

        七月十一日:員外郎唐英啓怡親王、為郎世寧徒弟林朝楷有癆病、已逓過呈子数次、求回広調養、俟病好時再来京當差、今病漸至沈重。王諭:着他回去吧!

        七月十二日: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将此料収在造辧処做様,俟焼玻璃時照此様着宋七格到玻璃厂毎様焼三百斤用,再焼琺瑯片時背后倶落記号。聞得西洋人説:琺瑯調色用多尓門油,尓着人到武英殿露房去査,如有,俟畫‘上用′小琺瑯片时用此油.造辧処収貯的料内,月白色、松花色有多少数目?尓等査明回我知道,給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二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親王交西洋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緑色、深亮緑色、浅藍色、松黄色、浅亮緑色、?#092;色,以上共九様。旧西洋琺瑯料:月白色、黄色、緑色、深亮藍色、浅藍色、松黄色、深亮緑色、?#092;色以上共八様。新煉琺瑯料:月白色、白色、黄色、浅緑色、亮青色、藍色、松緑色、亮緑色、?#092;色,共九様。新増琺瑯料:軟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緑色、醤色、深葡萄色、青銅色、松草色,以上共九様給年希尭焼瓷用。

        七月十四日:於七月十四日、査得武英殿露房旧存収貯多尓門油十六斤十両二銭。西洋国来使麦徳羅進的多尓門油四半瓶,連瓶浄重十二斤四両。叢蒋家房抄来的多尓門油一瓶,連瓶浄重一斤四両、共三十斤二両二銭。於七月十七日写摺啓知怡親王。奉王諭:着拿一小瓶試看。遵此。

        七月十五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柏唐阿?#092;達子持来,画琺瑯人南匠譚榮具呈紅紙摺一件、奉怡親王諭:着照紅紙摺内所開房屋数目査明、向房庫人員説租給譚榮居住。遵此。

        於八月十九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郎中海望傳、着西華門外平常人官房一所、行文給南匠譚榮住。記此。《杂录》

        七月二十四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柏唐阿邓八格来说怡親王谕:将造办处收贮的里外素白釉或茶圆或酒圆选薄些的拿四,五件来。遵此。

        于二十五日,将珐琅处收贮填白暗寿字茶圆五十一件内选得六件,填白暗龙酒圆四十一件内选得六件,柏唐阿赵老格持赴怡親王花园交柏唐阿宋七格收讫。《珐琅作》

        七月二十六日:郎中海望奉怡親王諭:造办处收贮的白磁有釉无釉锺碗有多少件,再磁器库里收贮的有多少件,俱将数目查明送来。遵此。《记事录》

        秋八月:怡親王宣圣命,唐英著内务府员外郎衔,驻景德镇御窑厂,佐理陶务,充驻厂协理官。十月抵景徳鎮。督理淮安板闸关年希尭总理陶务。《陶人心语》置題幕友畫詩「雨窓題呉尭圃畫山水歌」。

        八月二十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八月十九日,郎中海望启称珐琅处画珐琅人林朝楷因身病告假回广,前六月内已经回明。奉王谕:准其回广在案,今又具呈称林朝楷来时,原系广东总督送来之人,蒙皇上赏赐伊本地安家银两。今若不知会总督,惟恐林朝楷在广难以居住。故此求转启王爷知会等语。奉怡親王諭:王必行文知会,而将总督家人传来,说我的话带信与总督知道。今造办处画珐琅人林朝楷系有用之人,因身病告假回广养病,将伊送回广东。到广之日,将伊本地所食安家银两暂行停止,俟伊病好,照旧著人将伊送上京来时,将伊所食安家银两再行发给。遵此。

        九月初二日:首領太監呉書来説、奉怡親王諭:今配焼琺瑯用的紅料、将玻璃厂的柏唐阿着呉書挑選二名学配紅料。遵此。

        雍正七年(1729)

        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六月,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七年(1729),準噶爾部策妄阿刺布坦、噶爾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庭決定對西北兩路用兵,奉命參與帷幄,籌劃建立軍機處,出任首席軍機大臣,全權籌措兵馬糧草以及各類軍需之轉輸。以所領度之儲備充足,調度得宜,而屢博獎諭。《愛新覺羅家族全書》

        二月十九日:怡親王交有釉水磁器四百六十件、系年希尭焼造。郎中海望奉王諭:著収起。遵此。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定磁小瓶一件。奉旨:比此瓶大些的小些的,或官釉,或别样釉水,照此样交怡親王,著年希尭做些。欽此。《记事录》

        三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白地青龙嘉窑碗一件。奉旨:著查里边磁器,如有此样碗,即不必多烧造,如若无,将此碗交怡親王,著年希尭照此款式烧造些来。其花样不是甚好,著另改花样,碗底不必做腆心。欽此。《记事录》

        閏七月初九日:据圓名園来帖内称本月初八日怡親王交年希尭送来畫琺瑯人周岳、呉大琦二名。吹釉煉琺瑯人胡大有一名(并二人籍贯小摺一件),细竹画笔二百枝,土黄料三斤十二两,雪白料三斤四两,大绿一斤,白炼樊红一斤,白炼黑钧料八两(随小摺一件)。郎中海望奉王諭:著将珐琅料收著有用处用,其周岳等三人著在珐琅处行走。遵此。

        於本月初十日、将年希尭送来畫琺瑯人三名所食工銀一事,郎中海望啓怡親王,奉王諭:暫且着年希尭家養着、俟試准時再定。遵此。《珐琅作》

        十月初三日:怡親王府総管太監張瑞、交来年希尭処送来匠人摺一件、内開畫畫人湯振基、戴恒、余秀、焦国兪等四名。《记事录》

        雍正八年(1730)

        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5岁。诏复其名为胤祥,配享太庙。六月溢号贤,并命将“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于贤字上。又命入把京师贤良词。

        五月:怡亲王允祥逝,雍正帝亲临其丧,谥曰“贤”,配享太庙。诏令怡亲王名仍书原“胤”祥。诚亲王允祉会怡亲王允祥之丧,迟到早散,面无戚容,交宗人府议处。议削王爵监禁景山永安亭,得旨削爵拘禁。

        六月:赐怡贤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上。

        八月:命怡亲王子弘晓袭封亲王,弘皎别封郡王,均世袭。建贤良祠,以怡亲王允祥功勋卓著而奉为首位。设立军机处。

        乾隆十九年(1754)

        九月诏入盛京贤王祠。

        乾隆三十九年(1774)

        诏以其爵位世袭罔替。

        四:允祥家族

        父亲:圣祖仁皇帝康熙(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出生,顺治十八年正月十九日即位,在位年数61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去世。)

        母亲: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与玄烨之十三女、十五女同母。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三子弘暾初封为世子,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五子弘皎封宁郡王。

        六子弘昑,早殁,按贝勒例殡葬。

        七子弘晓袭封怡亲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