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05访问:6来源:历史铺
邬思道
邬思道是康熙时代的人 但与雍正联系在一起,故编入 雍正王朝《雍正王朝》中,邬思道足智多谋,能透析人心事理,为雍正夺得皇位立下了不世之功,事成之后又能全身而退。 起初,邬思道因为不满考官徇私枉法而大闹考场,使大清政坛出丑,所以被四处缉拿,隐身江湖多年。等到重现江湖,身体已落残疾,表面上心如枯槁,但内心那份匡时济世的思想仍火热如初。但因在逃十年,往日的未婚妻早已嫁作人妇并生有一子;亲戚也赶他出门,甚至想要他的命。幸亏雍正看中他的才华,以师礼相待,对他言听计从,他也尽心辅助雍正登上皇位 。 他曾经给雍正提出一个“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方针,这让康熙属意雍正为继承人。邬思道在康熙诸子争皇位时,透彻分析了太子、八爷及大臣们的动向。面对朝臣纷纷举荐八爷入主东宫时,他却建议雍正提出恢复太子之位,让康熙看到雍正不结党、不营私,没有入主东宫的野心,从而取得康熙的信任。在诸王子斗争激烈时,要平定西北边境的叛乱,考虑派个亲王去青海领兵平叛,邬思道建议雍正提出让十四爷去当大将军,既让康熙看到雍正顾全大局的态度,又笼络十四爷,使之与八爷拉开距离。康熙临终前,把信任的大臣张廷玉、马齐、方苞等统统免职,雍正也免去了内务府的差使,雍正惊慌失措,以为大祸将临。而邬思道却告诉他:万岁其实是在预备后事,罢黜能员干吏是为了他们保护,新主登基后,一纸赦书,他们就立即成为皇帝的得用臣子。邬思道还“当机决大事”,为雍正登基,防止八爷党作乱,作了周密的部署和防范。雍正登上皇位之后,因为对雍正的刻薄寡恩、心狠手辣有着清醒的认识,深谙“高鸟尽良弓藏”这一定律的邬思道主动辞别,隐身江湖。
以上是《雍正王朝》中的邬思首,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历史上邬思道应该确有其人,但像《清史稿》这样的正史并无相关记载。有关他的传闻,都来自清人笔记、秘闻野史。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中有《田文镜之幕客》一节,记载“邬某者,绍兴人,习法家言,人称为邬先生。”邬思道曾问田文镜是否想当名督抚,并帮助田文镜起草参隆科多的奏疏。疏上,隆科多果获罪,而文镜宠遇日隆。后田文镜心胸褊狭、无端猜疑,故意疏远邬思道,邬思道非常生气,辞别而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又招邬思道回来。后来雍正也知道了邬思道,并在田文镜请安奏折问及“邬先生安否”。由此可见,历史上的邬思道是田文镜的幕客, 而不是雍正的谋士,他跟雍正并没有真正接触过。历史上的邬思道,是绍兴师爷的鼻祖!这在清朝越中一带已得到幕师公认!据清人笔记记载,邬先生著有诗集《游梁草》,其在田文镜幕府所撰的公文书牍,汇辑成《抚豫宣化录》以田文镜的名义刊行,这本书是绍兴师爷的枕中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