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15来源:历史铺
19世纪,是沙皇俄国南下土耳其、争夺巴尔干半岛和黑海两海峡霸权的重要时期,也是近代欧洲外交史上以俄土关系和俄土战争为主线的东方问题逐渐展开的关键时期。沙俄利用与巴尔干国家共同的东正教信仰和相近的斯拉夫族源的特殊关系,以及与土耳其地理毗连的有利条件,在19世纪连续发动了俄土战争,确立了俄国在近东地区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的厉次俄土战争与18世纪的俄土战争不尽相同,它们不单纯是俄土两国间的局部冲突,而是整个东方问题的一部分,与近东和欧洲的国际关系紧密相连,牵动着欧洲列强战略利益的敏感神经。因而,凡是发生在东方危机之中的、欧洲列强听任俄国人去对付土耳其人的俄土战争,俄国人就胜利了;凡是引起东方危机的、欧洲列强不能容忍俄国人独吞土耳其的俄土战争,俄国人就失败了。这表明在东方问题上俄国人还不能为所欲为,更无力单独与欧洲列强相抗争,而只能在欧洲列强的矛盾和纷争中去扩展自己的势力。
反法同盟
18世纪后半期,沙俄通过两次俄土战争(1768-1774年、1787-1792年)从土耳其人手里夺取了从第聂伯河到德涅斯特河之间黑海北岸的大片领土,并取得了干涉多瑙河两公国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事务的特权。这不仅使其打通黑海出海口的愿望得以实现,而且也为其南侵巴尔干半岛打下了基础。
在18—19世纪之交的20余年间,欧洲出现了英、俄、奥、普、土共同对抗法国的局势,有利于沙俄在东方的扩张。1799年1月,俄国与土耳其签订了一项为期8年的条约,土耳其答应在反对法国的时候,俄国军舰可以通过黑海两海峡,而其他国家的军舰则一律禁止进入黑海。这样,沙俄就取得了独占黑海两海峡的战略优势。1802年,俄国又迫使土耳其苏丹同意多瑙河两公国的大公由它推举的候选人担任,任期7年。从此,两公国的主宰就由土耳其的苏丹变成了俄国的沙皇。
1806年6月,因1799年的俄土条约即将期满,土耳其政府宣布黑海两海峡对俄国军舰关闭,同时俄土两国还为多瑙河两公国事务发生争执。10月,俄国出兵占领比萨拉比亚和多瑙河两公国,挑起了俄土战争。这次战争因1807年7月法俄《提尔西特和约》的签订而中止,拿破仑自愿充当调解人,俄土双方进行了近两年的谈判。
拿破仑
《提尔西特和约》划分了法俄两国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在一项秘密条款中,两国皇帝商定“共同对付奥斯曼帝国,瓜分帝国的欧洲省份”。但对黑海两海峡的处理问题,未能获得最后解决。
1809年3月,战争又起,俄军渡过多瑙河。直到1812年5月28日,俄国因面临法国入侵的危险,才急忙同土耳其签订了《布加勒斯特和约》,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地区,把俄国边界推进到普鲁特河和多瑙河河口,进一步扩大了在多瑙河两公国和塞尔维亚的影响。把两公国变成了“俄国通向博斯普鲁斯的一个兵站”。
1806—1812年的俄土战争是19世纪历史俄土战争中的第一次,因这次战争是在欧洲的反法战争中进行的,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沙俄也无心恋战,所以它只是拉开了俄国向巴尔干和两海峡扩张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