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3来源:历史铺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面积3.15平方公里,最高处海拔153.5米。岛上植物茂密,风光旖旎,历史文化悠久而丰厚。据考战国时即有人在此居住。
刘公岛码头门前
刘公岛5A石
刘公岛示意图
刘公岛名字的来历:
相传东汉末年皇子刘民为避免战乱漂泊并定居于此,因救助遇难船民,扶危济困,广施善行,传为佳话,域人讳其名曰刘公,岛名故谓。
海圣殿
海圣殿
东汉末年,宦官弄权,“十常侍”作乱。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病逝,皇子刘辩继位,史称“汉少帝”,半年后,董卓废少帝另立刘协为汉献帝。并命人杀害少帝刘辩及其怀有身孕的爱妃——唐妃。所幸的是,唐妃被行刑武士所救,后被秘密送至孔子第十九世孙孔荫家中,自此踏上漂泊之旅。
海圣殿
孔荫护送唐妃辗转漂泊。公元190年,唐妃产下一子,遵少帝遗愿取名“刘民”。几年后,曹操战胜袁绍等诸侯,称雄一方。闻少帝有后,欲杀之。万般无奈,唐妃与刘民再次流亡。途中唐妃病故。公元229年,刘民夫妇定居一座荒岛,在岛上垦荒种地,广施善行,搭救过往遇难的船民,被后人尊称为“海圣刘公、刘母”,“刘公岛”因此而得名。岛上“海圣殿”即为纪念刘公及夫人所建。
在海圣殿内,有精选30多吨、上千种天然彩色玉石,由江南著名玉雕艺人精雕细琢而成的彩玉壁画,生动讲述了汉代皇太子刘民历尽艰辛漂泊至刘公岛的传奇经历,集中展现了刘民在刘公岛上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故事。
彩玉壁画1
彩玉壁画2
定海神针
中华海壇
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于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北洋海军在此覆灭,刘公岛遂痛闻天下。1898年始又为英国强租42载。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陈列馆
至今,岛上北洋海军及英租时期文物古迹触目皆是。
定远舰(复制品)
人力舵机
北洋海军忠魂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