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历史阁,看更多野史奇闻。

叙利亚政府的续命之战:古赛尔战役

时间:2024-07-16访问:4来源:历史铺

两方力量对比和态势

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春季,在欧美、沙特、卡塔尔、土耳其等的资助和支持下,叙反对派武装在全国发起攻势教库尔德人成立“人民保护军“并谋求民族独立,阿拉伯兄弟也纷纷弃叙利亚而去,阿盟甚至将叙利亚踢出成员国行列。巴沙尔政权在国际上四面楚歌,只能背靠黎巴嫩真主党,依托俄罗斯和伊朗等国的海上支持,采取南守北攻、以拖待变的战略,力保阿勒颇-地中海沿岸地区霍姆斯-大马士革一线安全,总体上属于守势。这期间,爆发了一场标志性战役:古塞尔战役。

叙利亚内战使得多处历史名城化为灰烬

古塞尔镇位于霍姆斯市西南,距叙利重与黎巴嫩边境不足10公里,控扼15号高速公路,还是从大马士革、霍姆新通往叙利亚沿海地区和黎巴嫩的交通枢纽,被视为叙内战双方在中部地区争夺的战略要地。叙利亚战事2011年3月爆发后不久,叙反对派武装就控制了古房尔镇,确保外国势力经黎巴嫩通往霍姆斯市的重要补给线畅通。

事实上,在内战爆发前后的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的一年多时间,叙政府军东突西奔,到处围剿反对派武装,但收效甚微,反对派越剿越多。吸取教训的叙政府军,将边境城镇古塞尔镇定为主攻目标,试图通过收复该镇,切断反对派武装从黎巴嫩到霍姆斯的补给线,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对叙政府军而言,收复古塞尔镇不仅意味着切断反对派武装重要的外援通道,而且能保障政府军“大马士革-霍姆斯-北部沿海战略核心地区”的南北陆路走廊安全,紧急情况下能保证巴沙尔政权顺利撤退至沿海地区。如果古赛尔这等重镇丢失,最坏的结果可能导致巴沙尔政权就此倒台。

真主党武装为叙利亚政府军输血

2013年4月,叙政府军逐一攻克布罕尼亚、泰尔艾纳比曼度、沙科贾和阿布赫里等古塞尔镇周边14个村镇。4月22日,叙政府军与真主党武装沿叙利亚黎巴嫩边境的奥龙特斯河,向古塞尔镇以西运动,打通了古塞尔镇至叙利亚黎巴嫩边境的公路。同日,来自霍姆斯的叙政府军第1装甲师一部,前来增援古塞尔战场。至此,对古塞尔镇的攻击准备基本结束。

本次战役巴沙尔政权集中了手中的所有底牌,其中包括叙军第10机械化步兵师、第1装甲师一部、第4装甲师、老虎师等亲政府军民兵及真主党武装共5.8万人,对盘踞在古塞尔镇的反对派武装为三向分一的策略,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实施攻击,诱使反对派武装从东面撤离,然后在伏击区一举歼灭反对派的有生力量。很快包围战就开始了。持续炮击和空袭开始瓦解反对派势力控制区域。

战役进展的相对顺利,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古塞尔突围及从霍姆斯增援古塞尔的反对派武装,都被政府军和亲政府军民兵在据点外围被逐渐清扫。虽然双方在巷战中反复争夺,但是叙利亚政府军借助坦克的装甲优势,逐屋清剿,速度虽然慢,但是效果不错,而且政府军这边等于背水一战,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反对派武装被困多日,无法正常补给,在政府军与真主党武装的联合攻势下,被迫撤离古塞尔镇。由于反对派中派系众多,在战术撤退的环节中都为了保存自己势力而放弃别人,结果有序的撤退变成了溃逃。当然这也给了叙利亚政府军杀戮的机会,大约有1000多人的反政府武装被击毙或者被俘虏。一个月的围城战,巴沙尔麾下的叙利亚政府军取得了战役最后的胜利。

后世影响

古塞尔战役,是第一次叙利亚政府军取得对于重镇节点的进攻胜利,这是内战以来的强心剂,这也是巴沙尔政府军反攻的开始,由于赛尔镇的收复,从地理位置上打通了大马士革、霍姆斯与塔尔图斯、拉塔基亚等沿海省份及黎巴嫩的公路联系,尤其是确保了大马士革同俄罗斯驻塔尔图斯海军基地之间公路的畅通。也让伊朗与俄罗斯看到了巴沙尔政府被挽救的价值,两者开始加大对叙利亚的军事援助,输送人员与战略物资。这充分说明了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由此关乎叙利亚内战胜利的天平开始向巴沙尔一方倾斜,也为后续俄罗斯亲自下场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