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6访问:7来源:历史铺
世人皆知,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始于卢沟桥事件。1937年,驻守于卢沟桥的29军打响了反击日寇的第一枪。经过七年浴血奋战,中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实现了我民族之独立。
日本人入侵中国腹地的最后一站是在哪里?是贵州独山!1944年,这里爆发的独山战役,成为整场战场的转折点。无独有偶,独山战役,与一座桥有关,也与打响第一枪的29军有关。
1944年10月,狂妄的日本侵略者终于尝到了战争的痛楚,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发动了迄今为止最大的海战——莱特湾海战,海战结束后,日军彻底丧失远洋作战能力,战火正在向日本本土蔓延。
莱特湾海战
在中国战场,中共领导的抗战队伍,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开辟了大量敌后战场,给予敌人迎头痛击,国民政府则以陪都重庆为中心,以大西南为堡垒,维护着中国仍然在抗击日寇的事实。
对于日本而言,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一刻,尽管三个月灭亡中华的梦想已经被证实是痴人说梦,但他们还是发动了失败前规模最为宏达的攻势,企图彻底拿下西南,全面占领中国。
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后,日军以18万的兵力进犯广西,占领了桂林、柳州和南宁,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西南三省已经三面环敌。日军的下一步计划,就是要经广西进入贵州,进而威逼重庆。
日军的行动,让蒋介石极为震动,国民政府立即调遣29军进入贵州,来到了贵州的东南门户独山县,想要把日军抵挡于贵州之外。
不知道是机缘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曾经打响抵抗日军侵略者第一枪的29军,从华北辗转来到西南,从开始到结束,承担起了抗击日寇的最后一战。
七年前的卢沟桥抗战,29军可谓是孤军奋战,最终败于敌军之手,七年来,他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抗战的步伐,大刀队的威名威震华夏,这一次,与他们协同作战的,将会是全体人民。
占领广西后,日军的先头部队就迫不及待地借道广西,侵入贵州。日军占领宜山后,岗村宁次曾电令日军第六方面军第11军,要他们停止前进,退守广西,然而,收到的回复却是:命令来晚了,他们已经追进贵州境内了,由此可见日军的狂妄。
作为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贵州的崇山竣岭和高山峡谷,成为了阻击日军的天然屏障,也将成为埋葬日军的最好坟墓。
贵州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县接壤,是贵州乃至西南地区进出两广的必经之路。
抗战后期,独山县成为了接纳全国难民的最佳地点,许多政府机构落地于此,全国的难民汇聚于此,银行,汽车修理厂在此安家,一时,小小的独山县,居然成为了全国举足轻重的大都市,素有“小上海”之称。
国难当头,无人能置身事外,因为战争而焕发光彩的独山同样不能置身事外,在这里发生的黔南事变,是日军残暴屠戮的见证,也是全国抗战的光辉一页。
1944年11月30日,日军的先头部队跨过省界,进入独山县境内。国军91师搜索部队率先与日军接触,不敌,便退守黑石关以西之第271团阵地。
辗转整个中国,好歹找到栖身之地的难民,便跟随国军的步伐,向贵州腹地逃难。日军104联队趁机混入难民队伍,打算攻打黑石关阵地。
拖家带口的难民队伍还没有完全进入黑石关阵地,日军的枪炮声已经在身后响起。国军惧怕日军进犯,便冲着难民开枪,想要阻止日军进攻。
走投无路的难民,前路不能通过,后有日寇之凶残,只能瘫坐于中间空地上,抱着子女失声痛哭,形状之悲惨,真是前所未见。
国军与敌军展开枪战,最终不敌,黑石关阵地失守,无法逃出的难民被打死、踩死、跳岩死和被打伤的比比皆是,一片血流成河的惨状。
黑石关被占之后,日军沿着黔桂公路北上,路上见着国军就刺,见难民就屠杀。国民党守军奋起抵抗,好歹稍微抵住了日军的进攻,难民来到了独山县城后,国军再次败退。
独山县城北面,是一道幽深的峡谷,峡谷上修建了一座桥,名为深河桥。日军要想继续北上,深入贵州腹地,这里是必经之路。
历史上的深河桥,早已经成为生死之桥。明朝末年,大西军进入贵州,南明军队退入黔南,通过深河桥后,炸毁了这座桥,大西军只得止步,从而保住了南明军最后的喘息。
太平天国最后的武装力量,途经贵州退入广西时,遭清军追击,同样是在渡过深河桥后选择再次炸毁深河桥,从而赢得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不管被炸毁多少次,深河桥都会被重新修建,因为这座桥实在太重要。
日军企图通过深水桥的意图,被中国人觉察后,在此爆发了激烈的战斗,国军部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和当地民众,都加入了战斗队伍。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日军通过深水桥的阴谋并未达成。
不甘失败的日军再次卷土重来,企图通过深河桥,进入贵州威逼重庆。中国再次选择炸毁深河桥,阻挡敌人前进的步伐。
悲壮的深河桥再次倒下了。
12月2日下午,一路烧抢掠的日军104联队进入独山县城。城破之前,独山警备司令“四分校”的教育长韩汉英逃跑,县警备部队纵火弃城而逃,将一城之百姓和难民留给了全副武装的日军。
进入独山县城后,日军实施了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烧杀掳掠,将独山县城洗劫一空。
日军的残暴,激起了贵州当地人民的反抗,以前,这些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过深山的质朴群众,日军的到来,让他们见识了何为禽兽不如,于是,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主动走上了抗日的道路。
日军攻占石板寨时,这里的水族同胞拿起铁锹、大刀、锄头等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武器,与日军展开决战。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打死日寇8人。
日军进入九阡镇后,当地的水族同胞与布依族同胞们一起,以村为单位,以游击的形式打击日寇。日军发起进攻后,他们立即退入大山之中,让日军遍寻不得。
日军虽然占领了独山县城,但面临着美军的轰炸,国军的进攻和当地民众的反抗,日子也并不好过。
占领独山县城的日本守军再次展现出丑陋的一面,他们不仅屠杀中国人,驻里州寨的十几个日本兵还抓了几名妇女,打算将他们抓进旁边的山洞中实施不轨。
这个山洞本是国军守军的弹药库,仓皇离开的国军来不及将所有弹药全部销毁,只得留在洞中。
日本士兵奸笑着,赶着妇女往洞中走,见洞中漆黑,便点起了火把,不慎引燃了洞中炸药。刹那间,山洞崩塌,土石横飞,一百多名日本兵粉身碎骨,当然,附近的居民也未能幸免于难。
入侵独山的日军,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下,终于认清了不可能通过贵州威逼重庆的事实,他们决定暂时退出贵州,返回广西。
二十九军兼军长孙元良和该军九十一师师长王铁麟为《黔南之战》题词
离开独山前,日军实施了烧毁独山的政策,他们点燃了弹药库,车站,桐油库和汽油库,火势很快蔓延至居民区。日军到来前显得极为拥护的独山县城,成为了一片火海,夹杂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大火整整烧了七天七夜,昔日的小上海,被一把大火付之一炬。
被运到这里收藏的慈禧太后花车,这是慈禧为了到奉天谒灵,花钱向英国订购的,车内珠宝装饰,豪华无比,自然也成为了日军洗劫的对象。
日军后撤途中,对中国军民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几千具尸体倒卧路旁,光掩埋这些遗体都用了三个月。
独山抗战是残酷的,中国军民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独山抗战也是光荣的,它断送了日军从此进入大西南的可能,保住了西南大后方。独山抗战后,日军再也不能深入中国腹地,直到被打得无条件投降。因此,也有“八年抗战,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说法。